跳转到内容

满洲国及关东州高等教育机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eepLearningAI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7日 (四) 15:5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满洲国高等学校列表,列舉满洲国高等學校满洲国初期共有14所高校[來源請求],每年招生一千多名。国高毕业生须经过省公署民生厅文教科的“铨衡”(政审)才可以报考。

一般大學

  • 建國大學:位于新京南部的欢喜岭(现长春人民大街与卫星路交汇处西北角,现长春大学处)。1938年5月建成。教师90%以上为日本人,用日语授课。少数的非日本人汉语或者蒙语授课。建国大学每年招生150人中,一半是日本人,另外满洲人50名(在满洲国汉族和满洲族人都称为满洲人),朝鲜人蒙古人白俄共25名。

工業大學

  • 国立新京工业大学:1938年4月创建的“新京工矿技术员养成所”,后改为“国立新京工矿技术院”,1939年1月,该院升格为“新京工业大学”并迁入新京大同大街与文昌路交汇处东南校舍。学制四年,直属于文教部。1942年在校生600人,采矿、冶金、电气、通信、机械、应用化学、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等专业。一共招收九期学生,共计1600多人。其中中国籍学生占1/3左右,一半为日籍学生。1946年10月成为“国立长春大学工学院”。
  • 国立奉天工业大学:1938年开办。学制四年,直属于文教部。
  • 国立哈尔滨工业大学:1938年开办。学制四年,直属于文教部。

政法大學

  • 新京法政大学:前身是1934年1月创立的“司法部法学校”。 1934年10月招高中毕业生50人正式开课,学制三年。1935年,大同大街与磐石路交汇处(现长春人民大街与磐石路交汇处)的校舍竣工使用。1938年1月,司法部法学校撤销,新设“地方司法职员训练所”。1939年1月成立“新京法政大学”,改由文教部管辖,并在原司法部法学校以西,紧邻大同大街的路东、磐石路北的地方修建新的校舍,现今为长春光机子弟小学教学楼。1946年10月,并入国立长春大学

醫藥大學

开拓医学院

为日本开拓团培养医士。学制二年:

  • 哈尔滨开拓医学院:1940年7月成立。教职员数24人,学生数30人。
  • 龙井开拓医学院:1940年7月成立。教职员数23人,学生数63人。
  • 齐齐哈尔开拓医学院:1940年7月成立。教职员数21人,学生数30人。

農業大學

一般學院

  • 大同学院:位于新京大同大街南端路东。1932年7月“自治训练所”改为“大同学院”;1932年10月,第1期学生毕业,到1945年8月解散,共培养19期毕业生。培训“满洲国的中坚官吏”,招生对象为各地官吏、大学毕业生、留日毕业生,学制半年或一年。开设课程:“建国精神”、国家政策、官吏之道、军事战略、国际关系、统制结构、民族学、地方民情、汉日俄语等,以及军事、实弹、体育等。
  • 北满学院:1937年3月哈爾濱俄僑学院创办。位于哈尔滨道里水道街。私立。商学部設置(修業年限3年)。 并入了哈爾濱法科大学(1922年設立)与哈爾濱教育大学(1925年設立)。1938年3月增设了工学部(修業年限4年),并入了圣弗拉基米尔学院(1934年創立)工学部。初代学院長清水三三。1945年日本战败解散。
  • 奉天商科学院:1939年创办。私立。
  • 国立兴安学院:1935年创办,位于王爷庙
  • 国立大学哈尔滨学院:1920年日露協会日语日露協会(1907年组建)在哈尔滨马家沟建立日露協会学校。1932年4月改名为哈尔滨学院。外交部辖下的旧制専門学校。1940年3月改为国立,直属于文教部。学制四年。培养日俄贸易人才。著名的卒業生由外交官杉原千畝、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工藤精一郎日语工藤精一郎、衆議院議員草野威日语草野威白鳥事件白鳥一雄警部。

一般學校

  • 本溪湖工业实习所
  • 新京王道书院:1942年创办。位于新京长通路。

鐵路學院

  • 奉天铁路学院:1934年创办。位于旧东北大学工场内。
  • 哈尔滨铁路学院:1935年创办。

軍事學校

  • 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位于长春同德台拉拉屯。分为预科和本科。预科2年,以上等兵军衔下部队做队附勤务实习半年;以中士衔作为军官候补生读本科1年又8个月,到军队以上士军衔做见习军官4个月,然后任少尉正式就职。1939年至1945年共招收新生7期,至1945年3月毕业3期,共800人,其中中国人450人,日本与朝鲜人350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在校生为1450人,其中本科生720人,预科生730人。在校生大队长王家善。这些人在1945年后成为“铁石”部队骨干。
  • 陆军兴安学校:1934年7月1日在郑家屯成立,1935年8月1日迁兴安南省西科前旗王爷庙街(现在的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城北罕山脚下(现在的乌兰浩特一中)。分为少年科、预科和本科。前后共毕业9期,约600人,约占“蒙系”军官的60%。校长巴特玛拉布坦少将/甘珠尔扎布少将/郭文林中将/乌尔金上将
  • 陆军高等军事学校:1943年10月成立。由各军管区和军事机关中选出来的上尉至中校级军官经考试入学。共办2期,每期30人,其中日本军官20人左右,汉族军官7人,蒙族军官3人。学习一年,毕业后派到各军管区任参谋。
  • 陆军军需学校
  • 陆军飞行学校
  • 陆军通信学校
  • 陆军汽车学校
  • 陆军军医学校:1940年创办。位于哈尔滨。
  • 陆军兽医学校

警察學校

  • 铁路警护学校
  • 中央警察学校:1932年11月成立。1938年迁入新京南岭小街(现长春亚泰大街与文昌路交汇处西边,原吉林工大的东北角)新校舍。1943年改为“高等警察学校”。

海事學校

  • 交通部附设哈尔滨船员养成所:1937年创办。沿革为大连海事大学。

師範學校

  • 国立师道大学:位于吉林市黄旗屯。前身是吉林大学。1934年改为高等师范学校。1938年改为国立师道高等学校。设建国精神(哲学)、日文、国文、史地、体育、音乐等科。培养中学师资。1942年3月2日改为国立师道大学。本科三年。直属于文教部。
  • 国立新京女子师道大学,有家事、裁缝、烹饪三科,位于长春南岭。1943年从师道大学女子部改名开办。
  • 国立师道学院:1943年开办。前身为新京中央师道训练所。位于新京朝阳路。
  • 师道学校:招收“国高”三年级毕业生。在师道学校学制2年,第一年为中等教育,第二年为高等教育。培养初等学校师资。
    • 奉天师道学校:位于沈阳。
    • 锦州师道学校:
    • 安东师道学校:
    • 承德师道学校:
    • 通化师道学校:
    • 四平师道学校:
    • 东丰师道学校:
    • 吉林师道学校:
    • 延吉师道学校:
    • 牡丹江师道学校:
    • 扎兰屯师道学校:
    • 哈尔滨师道学校:
    • 齐齐哈尔师道学校:
    • 海城师道学校:
    • 奉天女子师道学校:位于沈阳
    • 北安师道学校:
    • 佳木斯师道学校:
    • 黑河师道学校:
    • 凤城师道学校:
    • 安东临时教师养成所

關東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