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准拿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30日 (三) 11:04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准拿督口語member, pangkat)是一個常見於馬來西亞的非正式稱號,也是在官方上不存在的虛構頭銜,一般是對第三等(巴杜卡級)勳章、第四等(成員級)勳章或熱心公益獎章(PJK)佩戴者的稱謂。「准」常見的解釋是「在程度上虽不足够,但仍可當作同類事物對待」,並非表示有關佩戴者「即將成為拿督」。[1][2][3]

另見

參考

  1. ^ 張慶祿. 名人都想當拿督. 光明日報·評論. 2012-11-24 [201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2. ^ 杨欣儒. 看电视还是看电视节目?. 南洋商报·言论. 2010-05-29 [201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8). 
  3. ^ 文平强. 华社六“怪” (PDF). 华研通讯第二期. 华社研究中心. : 30 [20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