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6日 (二) 07:45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女兒牆,又称[1]睥睨[2]。不同於雉[3][4]。是建築物屋頂外圍的一矮牆,城墙上排列齿状的雉墙,常作作掩护用。因女子身形較小,故將之稱做女兒牆[5]。亦稱女牆。可看作欄杆,防止意外墜落;另有一說,針對要塞而建的女兒牆具有防禦的功能[6]

中華民國,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女兒牆高度若超過 1.5 公尺,則需列入建物總高度當中計算。

參考文獻

  1. ^ 杜预 《左氏传》注曰:堞,女墙也。
  2. ^ 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
  3. ^ 春秋左氏傳。一丈爲板。板廣二尺。五板爲堵。一堵之牆長丈,高丈。三堵爲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4. ^ 門邊伸出小牆曰垛頭。
  5. ^ 女兒牆.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6. ^ 請問女兒牆是什麼?. 臺北市立圖書館. 2010-08-18 [2011-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中文(臺灣)).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