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彭汪嘉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10日 (六) 03:37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彭汪嘉康
Jacqueline Whang-Peng
出生西元1932年9月
中華民國
居住地中華民國
母校臺灣大學醫學系
知名于腫瘤內科、癌症遺傳、基因治療
奖项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醫學
机构[2]

彭汪嘉康(英語:Jacqueline Whang-Peng,1932年9月)台灣醫學家,曾任美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生醫所生醫所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3],現為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暨醫學科技學院副院長、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主治醫師。

1984年獲選為第十五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同時也是首次獲得美國亞瑟·弗萊明獎英语Arthur S. Flemming Award的女性。

於民國86年成立「台灣癌症基金會」[4]並擔任副董事長。曾於台灣推動「天天5蔬果」、「蔬果彩虹5、7、9」等抗癌觀念,有「台灣癌症之母」之稱[5]


生平和教育

彭汪嘉康出生於中國大陸,1948年時和家人一起來到台灣,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是第一位台灣的女性外科醫師,在實習一年後赴美深造[3],本欲到美國醫院實習並考美國外科醫師,但因美國當時規定臨床醫師需在美國出生[5],彭汪嘉康就轉而擔任美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癌症細胞的染色體變異。

學術成就

彭汪嘉康在美國衛生研究院研究的期間,探討癌症和染色體變異之間的關係,和人類細胞遺傳學者蔣有興一起研究細胞培養技術,一年後發現費城染色體(一個和白血病相關的染色體),證實癌症與基因的損壞有關[5],後來又發現骨髓性白血病、淋巴性白血病、或是淋巴腺癌等癌症的癌症指標。

彭汪嘉康在1987年回到台灣,投身癌症醫學,有感於當時台灣醫學沒有有效對抗癌症的方式,她帶著美國癌症權威來台灣訓練十三多名種子醫師。並在1990年擔任實習醫師,考取腫瘤內科醫師執照。

參考資料

  1. ^ Flemming Award Recipients 1948-2006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ancertaipe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3.0 3.1 臺灣女科學家的典範-彭汪嘉康女士. Ntu.edu.tw. 2008-01-16 [201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8日). 
  4. ^ 基金會緣起. [2014-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5. ^ 5.0 5.1 5.2 台灣癌症之母彭汪嘉康 80歲心願:繼續看診. Mag.chinatimes.com. 2012-01-06 [201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