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觀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e68:543b:a161:c884:1eb7:64e3:e0cb留言2020年11月19日 (四) 06:55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十一面觀音来迎图,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十一面觀音梵語Ekādaśamukha Avalokiteśvara[1]),又稱十一面菩薩大光普照觀音。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之一,是六觀音之一。六觀音即:聖觀音(救拔餓鬼道)、千手觀音(救拔地獄道)、馬頭觀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觀音(救拔修羅道)、準提觀音(救拔人道)、如意輪觀音(救拔天道)。有十一個顏面,十一面之寓義,普遍說法表示「十地」,最頂一面,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

此菩薩遍傳中國日本等地。其有十一面二臂或四臂的形象,在真言宗里被认为主要度脫六道中的阿修羅眾生的本尊。真言十一面觀音陀羅尼(俗稱藏密大悲咒)。[2]

唐代時,長安薦福寺方丈泗州僧伽大師,被時人視為是十一面觀音化身

參考資料

  1. ^ Esoteric Buddhism and the Tantras in East Asia. BRILL. 2010-12-10: 95頁. ISBN 978-90-04-20401-0. 
  2. ^ 2.0 2.1 十一面觀音[永久失效連結]. 佛光電子大辭典,3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