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降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Mewaqua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8日 (二) 11:21 撤销1.161.63.199讨论)的版本6308731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九降風是一種臺灣的氣候現象,特指東北季風期間,加上受到柯氏力(科里奥利力,Coriolis effect)影響的地球表面風向分布(行星風系)作用[1],約在每年陰曆九月下旬,節氣約值霜降之時,由北方吹來的季風特別強烈之現象。

「九降風」一詞最早出現於清康熙三十三年的《臺灣府志》卷七〈風土志〉,文中稱「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俗稱為九降風」,「九降」之名與九月起風有關,名稱出現迄今已三百餘年,風速度每秒可達二十公尺。 每年發生在入冬東北季風漸強之時,其刮風的時間在臺灣北部或可數十天。[2]

利用

在臺灣的一些冬季較乾燥地方,居民們會利用九降風來製作需要風乾的食物,例如著名地方特產的新竹米粉柿餅即是[3]

地方志裡的記載

  • 《諸羅縣志》:「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俗稱九降風。」[4]
  • 《淡水廳志》:「重陽前後三四日忌九廟風,又名九降風。凡颶風多挾雨,九降恒不雨。每望浪色如銀播空疊起。名曰起白馬不可行。」[2]
  • 《淡水廳志》:「八九月後,雨少風多,其威愈烈,掃葉捲籜,塵沙蔽天,常經旬不止。惟新莊、艋舺四山環繞稍減。」[2]

注釋

  1. ^ 坪林鄉志[永久失效連結],薛化元等(編纂),2002。《坪林鄉志》,第123頁。臺北:坪林鄉公所。
  2. ^ 2.0 2.1 2.2 ,陳培桂等編,《淡水廳志》。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1953。(摘自《坪林鄉志》)
  3. ^ 陳維仁. 九降風 造就了新竹米粉、柿餅產業. 新竹縣文化導覽. 2003-10-17 [201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5). 
  4. ^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62。(摘自《坪林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