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C-119運輸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arkmoon0715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8日 (一) 10:2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C-119飛行車廂運輸機
类型 軍用運輸機
制造商 費爾柴德
首飞 1947年11月
起役日期 1949年12月
退役日期 1997年(全世界C-119運輸機退役)
状态 退役
主要用户 美国美國空軍
美国美國海軍
美国美國海軍陸戰隊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空軍
印度印度空軍
生產年份 1949年-1955年
制造数量 1,183
发展自 C-82
衍生型 XC-120
AC-119
C-119回收間諜氣球
AC-119砲艇機
義大利空軍C-119
C-119C背上加裝噴射引擎

費爾柴德C-119飛行車廂(Fairchild C-119 Flying Boxcar,美國海軍命名為R4Q)是美軍二戰後研發的一種運輸機,為費爾柴德C-82運輸機英语Fairchild C-82 Packet設計衍生而成。主要用於運送物資、人員及空投傘兵等任務。首架C-119於1947年11月試飛,並於1949年開始服役,直至1955年停產,共制造了超過1,100架。

衍生型

1951年2月1日,即將降落南韓某處基地的c-119
XC-119A
以XC-82B修改為生產型的版本,後來成為了C-119A,而EC-119A是加裝電子設備測試版本
C-119B
加大機身,更換動力為普惠R-4360-30、搭配四葉螺旋槳的最初量產型,生產55架。
C-119C
基本架構維持C-119B設計,撤除尾翼、機尾增加腹鰭;計生產303架。
YC-119D
裝有三輪式起落架及移除機艙,命名為XC-128A,沒有生產
YC-119E
裝有兩具R-3350引擎的YC-119D,命名為XC-128B,沒有生產
YC-119F
以C-119C改裝,引擎替換為妥善率較理想的懷特R-3350-85發動機,改裝1架
C-119F
以YC-119F為標準量產的第二批次量產型,主要供美國空軍及加拿大皇家空軍使用,制造了256架
C-119G
以C-119F為基礎,更換螺旋槳的衍生型,計生產480架。
AC-119G Shadow
以C-119G改造的武裝砲艇機,由美國空軍與越南共和國空軍操作,主要在越戰使用,計改造26架。
YC-119H
以C-119C重新設計版本,加大機翼及改裝了尾翼,只改裝了一架
C-119J
以C-119F及G改裝機身的版本,共改裝了62架
EC-119J
改裝成對應人造衛星追蹤系統的版本
MC-119J
用於醫療用途的版本
YC-119K
以C-119G機身為基礎,將動力更換為2具懷特R-3350發動機英语Wright R-3350 Duplex-Cyclone,並在主翼下加裝2具J85渦輪噴射發動機英语General Electric J85的改良型。
C-119K
以5架C-119G改成YC-119K的版本
AC-119K Stinger
由C-119G改良為C-119K後,比照AC-119G武裝標準修改的砲艇機,計改裝26架。
C-119L
中華民國空軍版本的C-119修改型,將C-119G引擎之四葉螺旋槳改裝成三葉螺旋槳,共改裝了22架
XC-120 Packplane
以1架C-119B改成可拆式機身莢艙版本
C-128
YC-119D及YC-119E的早期名稱
R4Q-1
美國海軍的C-119C,共制造了22架
R4Q-2
美國海軍的C-119F,後改名為C-119F,共制造了58架

C-119與中華民國空軍

1958年八二三炮戰後期,中華民國空軍成功向美軍顧問團爭取軍援16架的C-119替換因作戰耗損的C-46運輸機,1958年10月4日,美國空軍從日本撥交3架C-119G,由空軍各運輸中隊調派共36位飛官集中在台南空軍基地進行換訓任務;這批軍援的C-119G初期配屬在空軍六聯隊直屬暫編中隊,在1959年完成接機後暫編中隊解散,編入六聯隊第二十空運大隊第2中隊(代號:天鵝計畫);1966年,空軍再以替換老舊不堪使用的C-46名義向美軍爭取第二批C-119軍援,這批軍援同樣數量為16架,配屬至第十空運大隊第101空運機中隊;至1960年代末期,美軍陸續撥交C-119G替換國軍的C-46運輸機,最終撥交了114架;第十、二十大隊內6個中隊(2、6、11、101、102、103中隊)換裝。[1]

C-119型運輸機在空軍運輸機隊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除運輸、空降之外,亦曾擔負空照、救護、造雨、滅火、岸巡等不同任務。1967年,空軍將22架將服役中的機型更換螺旋槳提升妥善率,該改良型被美軍追認為正規衍生型,編號C-119L。

C-119的機件老化在1970年代末期已經日趨明顯,1980年代初,空軍成功採購了12架C-130H,1984年開始接機汰換C-119G,並裁編運輸機中隊;在後續增購的C-130H服役後,C-119在1997年12月19日在屏東基地舉行除役典禮,典禮由時任空軍總司令的黃顯榮二級上將主持,表揚頒獎C-119運輸機服役期間飛行、維護有功人員。

C-119於中華民國空軍服役期間創下飛行七十五萬小時、人員二百餘萬人次、運補貨物達數百萬噸的紀錄。除役典禮結束後,由第十空運機大隊長張金田上校領隊駕駛3158號機實施該型機全世界的最後一次飛行。

規格

基本信息

  • 机组:5人
  • 容量:
    • 62名士兵
    • 35擔架
    • 交替引擎:2× Wright R-3350-85星型引擎,2,500 hp(1,900 kW)

性能

相關電影:《鳳凰號》(Flight of the Phoenix,2004年)

參考文獻

  1. ^ C-119紀念專輯:國軍空運聯隊史1958~1997 ISBN:bk580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