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經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9日 (二) 03:35 (补救6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经济
因为原图片丢失,现介绍为:南斯拉夫因为80年代经济危机发布的巨额钞票。原来介绍:"Go New, Go Yugo" UK promotional leaflet in the 1980s for the Yugo model of the Zastava automobile company.
货币南斯拉夫第纳尔(YUD)
财政年度1月1日 – 12月31日[1]
统计数据
GDP$120,100 百萬(第24名,1991年估計值)[2]
GDP增长率
-6.3%(第88名,主因為國家經濟與政治上於1990年代皆崩潰之故)[3]
人均GDP
$5,040(第59名,1991年估計值)[4]
164%(第7名,1991年估計值)[5]
劳动力
960萬人(第32名,1991年估計值)[6]
失业率16%(第21名,1991年估計值)[7]
主要产业
治金業、機械與設備製造業、石油業、化學工業、紡織業、木材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紙漿與造紙業、機車製造業、材料建築等[1]
对外贸易
出口$13,1300(第39名,1991年估計值)[8]
进口17,600(第32名,1991年估計值)[9]
外债总额
$1,800萬(第36名,1991年估計值)[10]
公共财政
收入$6,400(第51名,1991年估計值)[11]
支出$6,400(第52名,1991年估計值)[12]
经济援助$35億(1966至1988年)[1]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数据单位均为美元

本條目是講述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經濟體制,該國在二戰結束後建立之初仿效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起史達林模式的政權,法律亦奠定了國家的經濟結構。而在1948年蘇南衝突後,南斯拉夫捨棄原有的蘇聯經濟模式,進行大幅度的改革。不僅在東歐共產主義國家中有亮眼的成績,還融合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部份模式,人民擁有部份私有化資產、南國還同時與東西兩陣營國家進行經貿往來。

資料來源

  1. ^ 1.0 1.1 1.2 Yugoslavia Economy - 1990. 世界概况. 1992 [2010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9日). 
  2. ^ GDP/GNP Million 1991. 世界概况. 1992 [2010年6月13日]. 
  3. ^ GDP/GNP Growth Rate 1991. 世界概况. 1992 [2010年6月13日]. 
  4. ^ Per Capita GDP/GNP 1991. 世界概況. 1992 [2010年6月13日]. 
  5. ^ Inflation Rate % 1992. 世界概况. 1992 [2010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5月1日). 
  6. ^ Labor Force 1992. 世界概况. 1992 [2010年6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5月1日). 
  7. ^ Unemployment rate % 1992. 世界概况. 1992 [2010年6月13日]. 
  8. ^ Export Million 1992. 世界概況. 1992 [2010年6月13日]. 
  9. ^ Imports Million 1992. 世界概況. 1992 [2010年6月13日]. 
  10. ^ Budget Revenues Million 1992. 世界概況. 1992 [2010年6月13日]. 
  11. ^ External Debt Million 1992. 世界概況. 1992 [2010年6月13日]. 
  12. ^ Budget Expenditures Million 1992. 世界概況. 1992 [2010年6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