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皎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indinglamo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5日 (二) 10:16 →‎生平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皎然(730年—799年),唐朝僧人、詩人,字清昼,俗姓湖州长城卞山(今浙江长兴)人,谢安十二世孙。世居吳興。好飲茶,自稱“三飲得道”[1]

生平

早年多次應進士舉不第,中年以後隱居家鄉杼山妙喜寺(今湖州妙西)修行佛法,與陆羽有交往。唐德宗貞元年間,宮中的高僧所編的文集中,就從他的作品採錄了十卷,其文被稱作文章雋麗[2]。又參與顏真卿《韻海鏡源》之編纂,韋應物也很讚賞他[3]

後遷到廬山西林寺去住,又編寫出《詩式》五巻、《詩論》。另著有《皎然集》(《杼山集》)十卷《詩議》、《詩評》等。

著名詩句

  • 七絕·塞下曲

寒塞無因見落梅,胡人吹入笛聲來。
勞勞亭上春應度,夜夜城南戰未回。

参考文献

注釋

  1. ^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2. ^ 《高僧傳》稱讚他“文章雋麗,當時號爲釋門偉器”。
  3. ^ 韦应物《寄皎然上人》:“吴兴老释子,野雪盖精庐。诗名徒自振,道心长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