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虎溪三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日期20220626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3日 (六) 07:40 →‎出处:​ 不是姓陸嗎?怎麼又劉姓隱士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宋朝时期所作的虎溪三笑图,反映了当时儒家道教佛教三教融合的趋势。

成语虎溪三笑讲述了慧远陶渊明陸修靜庐山的虎溪大笑而别的故事。它表现了古代中国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理想的和谐关系。

出处

相传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居于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曾立下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一日,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机,不觉天色已晚。最终,三人听到虎啸后才意识到早已过虎溪界限。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据说,后人在他们分手处修建“三笑亭”,以示纪念。[1][2]

“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已经流传开来,在宋朝广为流传。但据考证,慧远与陶渊明为同时代人,交往或有可能,而陆修静所处时代则晚过百年,因此“虎溪三笑”之说纯属虚构。[3]方以智在《通雅》中指出:虎溪三笑本不同時,白蓮結社亦不必一日聚也。……晉義熙十二年丙辰,遠公八十二卒;宋元徽五年丙辰,陸修靜七十三卒。相去六十載。元嘉末,陸來廬山,遠陶死二三十年,安得三笑?自長公作《三笑圖贊》,而山谷實之,又考東林結蓮社在晉武太元十五年庚寅,至義熙七年辛亥生公入社。宋景平元年癸亥,周續之四十七卒;元嘉二十年癸未,宗炳六十九卒;戊子,雷次宗六十三卒。當結社歲,續之才十三,炳才十四,次宗四歲耳。蓋總計也。一曰:佳話聽之可。

参考资料

  1. ^ 虎溪三笑--文史--人民网
  2.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虎溪三笑
  3. ^ 樓鑰《跋東坡〈三笑圖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