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upernova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4日 (日) 16:3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王如松
出生(1947-09-12)1947年9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
逝世2014年11月28日(2014歲—11—28)(67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奖项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城市生态
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如松(1947年9月12日—201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平

1947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70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

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东地区代表[2]。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东地区代表[3]

2014年11月28日去世[4]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是我国城市生态学领域的奠基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为生态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4]。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论著12本,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部级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国家和部委级荣誉称号十余项[5]

社会兼职

第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6]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第七届)[7],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第一副主席,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东亚生态学会主席、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和国际生态学会执委。[5]

参考文献

  1. ^ 院士名单 王如松. 中国工程院. [2020-11-05]. 
  2. ^ 全国人大代表信息-王如松. 全国人大网. [2013-04-05]. 
  3. ^ 全国人大代表信息-王如松. 全国人大网. [2013-04-05].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家王如松去世. 人民网 (科学网). 2014-12-01. 
  5. ^ 5.0 5.1 王如松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11-05]. 
  6. ^ 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王如松. 新浪网. 2006-01-13. 
  7. ^ 学会概况 第七届理事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 [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