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长春农商银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3年10月14日 (六) 19:59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mpany Limited
簡稱长春农村商业银行、长春农商银行、CCCB
支付系統行號总行:314241088889
SWIFT識別碼CRCKCNBJ
金融許可證機構編碼B1024H22201000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220101691456671J
銀行類別农村商业银行
開設日期2009年7月17日​(15年前)​(2009-07-17
邮政编码130031
总部地址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盛街道自由大路5755号
標語口號长相伴,同成长
董事长周万利
行长张海山
年營業額13.74亿元[1]
息税前利润-2258.05万元[1]
净利润-2389.82万元[1]
資產846.42亿元[1]
股東權益58.86亿元[1]
實收資本額19.08亿元[1]
員工人數1865[1]
主要股東
  • 深圳市银通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72%)
  • 吉林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44%)
  • 长春及时雨商贸有限公司(7.22%)
  • 长春中东天宝股份有限公司(6.75%)
  • 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7%)
主要子公司
  • 吉林临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1%)
  • 农商村镇银行
    • 东辽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3.33%)
    • 哈尔滨阿城农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51.28%)
    • 安图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
    • 通榆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5%)
    • 兰西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3.33%)
    • 长春二道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0.5%)
網站www.cccb.cn
未特别注明之数据皆截至2022年尾,及以人民币为单位

长春农商银行,全称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商业银行

历史

1993年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市分行决定成立长春市郊信用社联合营业部,由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市分行农村金融处领导。1994年11月28日长春市郊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营业部成立开始营业,规模1个网点、11名员工。[2]经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市分行批准,长春市郊信用社联合营业部于1995年11月15日起更名为长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营业部。[3]2009年1月31日正式得到中国银监会同意长春农村商业银行筹建的批复。[4]2009年5月20日,长春农村商业银行创立大会在南湖宾馆召开,审议并通过了《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草案)》《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8项议案,选举产生了长春农村商业银行领导机构,组成了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新成立的长春农村商业银行总股本3亿元,其中法人股占股份总额的64.33%,自然人股占股份总额的35.67%。[5]2009年7月29日,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行名为长春农村商业银行。[6]2010年8月长春农村商业银行更换标志和名称,更改后的行名为长春农商银行[7]2012年12月7日中国保监会批准该行保险兼业代理资格。[8]

网点分布

拥有49个分支机构。其中,长春市区有43家支行(1家自助银行),大连3家支行和黑龙江肇东1家支行;黑龙江阿城兰西2家全资村镇银行——2011年1月12日“兰西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开业。

经营规模

截至2013年末,长春农商银行资产规模36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58.2亿元、贷款余额102.3亿元,不良率1.1%。[9]

2018年营业收入为20.93亿元,投资收益对于营收的贡献度达到七成以上。利息净收入共计4.5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0.74亿元。拨备前的利润为9.47亿元。计提拨备费用2.26亿元。净利润为5.38亿元。截至2018年末,该行的资产总额为773.63亿元,比上年同期缩减了27.41亿元;拨备覆盖率163.38%;不良贷款余额为6.3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2%;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3.46%,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1.91%。2018年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01%和11.78%。

2019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93亿元,营业收入为4.26亿元。2019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为726.44亿元。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1. ^ 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23年12月末). [202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