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拱
吴拱(?—1176年),南宋初年将领,吴玠长子,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一说实为吴玠父吴扆与婢女的私生子,吴扆害怕妻子刘氏,于是让吴玠抚养吴拱为子。[1]
早年随父从军。绍兴九年(1139年)六月,吴玠去世,吴拱在右护军从军,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之前,吴拱为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后任右护军后部军官。绍兴十七年(1141年),右护军改为兴州御前诸军,吴拱为后部同统制、阶州、成州、西和州、凤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吴拱升枢密院副都承旨,任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阶州、成州、西和州、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绍兴三十一(1161年)年三月,金国完颜亮准备侵宋,吴拱以利州西路御前中军都统制率军三千,东戍襄阳,改为襄阳知府。吴拱升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兼任湖北、京西制置使,与成闵(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东制置使)、李显忠(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西制置使),并称为三大帅。十二月,金国水军进攻茨湖(今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南岸),吴拱部将史俊涉水登上金军船只杀敌,金船惊慌失措,宋军乘势进攻,金军败走。吴拱在忠义军配合下攻下邓州、汝州。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吴拱进屯南阳,派部将协助赵樽固守新占的蔡州(今汝南)。金军大举围攻蔡州,吴拱派部将王宣率步骑1万3千援救,在确山大败金军,赵樽乘机撤出蔡州南归,王宣率部回襄阳。六月,以茨湖之战,命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为安远军承宣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与金人议和,故三招讨并除管军而结局。乾道五年(1167年),吴拱任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兴修水利,“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郑、褒城田二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拱”。后领武康军节度使。淳熙二年(1175年)免职授宫观闲差,次年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不久去世,谥号襄烈。
参考资料
[编辑]-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二·乙集》:吴襄烈拱,本吴涪王玠庶弟也。父扆为军校,娶刘氏,生子玠、璘,既而其家婢生拱。刘氏悍而妒,扆惮之,命玠名为已子。然拱为人颇类玠,屡历行阵,亦得军士心。晚与璘子挺同为管军节度使,而玠官止使相,拱止节制使;璘官至太傅,封新安郡王,挺亦至太尉。古人言“智将不如福将”,玠、璘近之矣。奉议郎李荀老,太宰邦彦犹子也,娶璘中女,能道其家事如此云。
- 《宋史》卷三六六《吴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