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等效寬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圖中顯示的等效寬度是對應於以紅色顯示譜線的吸收線。

等效寬度是測量譜線在擬定強度-波長範圍區域的措施。它是由具有相同高度的連續輻射區域組成的矩形,尋找它的寬度使矩形的面積等於譜線涵蓋的面積。這是光譜強度的特徵,主要應用在天文學[1]

定義

[编辑]

正式的等效寬度由下面的公式給定:

.[2]

此處,表示在吸收(或發射)任何一側的連續譜線強度特性;表示跨過整個波長範圍內的強度。然後,表示強度降為零的假想線,並且與連續的真實部分有著"相同完整的通量"[2]。這個公式可以使用在吸收,也可以使在發射,但是使用在發射時,的值是負值,所以呈現的是絕對值。

應用

[编辑]

等效宽度用作光谱特征强度的定量度量。等效宽度是一个方便的选择,因为光谱特征的形状可以根据生产线的系统的配置而变化。例如,由于发射光子的气体的运动,该线可能会经历多普勒展宽。光子将偏离线中心,从而使发射线的高度无法衡量其整体强度。另一方面,等效宽度“测量由线从光谱中去除的能量的比例”,而与线固有的加宽或分辨率较差的检测器无关。因此,等效宽度可以在许多情况下产生吸收或发射原子的数量。

例如,相当于宽度的测量巴尔末阿尔法在过渡金牛T星以个别金牛T星分类为古典或使用弱内衬。另外,等效宽度在研究中使用的恒星形成在莱曼阿尔法 星系,作为阿尔法莱曼线的等效宽度与在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在需要定量比较线强度的许多其他情况下,也使用等效宽度。

參考資料

[编辑]
  1. ^ Carroll, Bradley; Ostlie, Dale.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ics. Pearson Addison-Wesley. 2007. ISBN 0-321-44284-9. 
  2. ^ 2.0 2.1 Stahler, Steven; Palla, Francesco. The Formation of Stars. Wiley-VCH. 2004. ISBN 3-527-40559-3.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