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报 (中国)
外观
时事新报 | |
---|---|
类型 | 政论时事报刊 |
版式 | 日报 |
持有者 | 维新立宪派→孔祥熙财团 |
创办者 | 梁启超 |
出版商 | 上海《时事报》社 |
编辑 | 梁启超、汪贻年 |
主编 | 汪剑秋,舆论日报主编狄葆丰[a] 1911年由汪贻年[b]任经理,5月18日正式更名《时事新报》 |
副主编 | 俞颂华[c] |
作者群 | 梁启超、汪贻年、俞颂华→张竹平、汪英宾[d]→孔祥熙[e] |
创刊日 | 1907年12月5日(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 《时事报》 |
停刊日 | 1949年5月27日 |
政治立场 | 维新党会立宪派报纸,宣传立宪政治 |
语言 | 中文(正体) |
总部 | 中华民国上海 |
发行量 | 共14785期 |
售价 | 一一 |
《时事新报》(The China Times)是上海早期报纸,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12月5日起发行的《时事报》,于1949年5月27日停刊。
时事新报在1911年由《时事报》和《舆论日报》合刊而来。该报有几个特色。民国9年(1920年),与北京《晨报》共同刊登启事,表示要加强国际新闻采访,派记者前往欧美各国。民国9年(1920年)首先设置本埠专任记者,而不是使用传统的专员。该报又将每版改成8栏和12栏,后来被中国多数报纸沿用[1][2]。
时事新报除了在讨伐袁世凯时期发生相对作用之外,影响最深远的是其副刊“学灯”(创刊于1918年3月)[3], 以及1931年11月20日刊登马君武写的讽刺张学良的《哀沈阳二首(仿李义山北齐体)》,一时洛阳纸贵,马君武也因此一诗成名,却让张学良以及诗中被牵连的赵一荻和胡蝶长期蒙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