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效率
外观
(重定向自能量转换效率)
能量转换效率(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η )是指一个能量转换设备所输出可利用的能量相对其输入能量的比值。输出的可利用能量可能是电能、机械功或是热量。输入能量与输出可利用能量的差值,称为能量损耗。当能量转换流程的效率愈高,能量损耗就愈少。工程师都会尽可能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以节省能量损耗产生的浪费与费用。
能量转换效率没有一致的定义,主要和输出能量可利用的程度有关。
一般而言能量转换效率是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无量纲数字,有时也会用百分比表示。能量转换效率不可能超过100%,因为永动机不存在。不过像热泵之类的设备将热由一处移到另一处,不是进行能量的转换,其性能系数往往会超过100%。
以下的效率都是能量转换效率。
- 电效率,可用功率输出及总耗电的比例。
- 机械效率,由一种机械能(例如水的位能)转换成另一种机械能或机械功。
- 热效率或燃料效率,可用的热或功输出与输入能量(或消耗燃料对应的能量)的比例。
- 总效率,一般用在汽电共生的场合,可用的电能及热能相对输入能量的比例。
- 照明效率,所产生电磁辐射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比例。
燃料热值和效率
[编辑]燃料的燃烧热可以以其HHV(高热值)或LHV(低热值)表示,高热值的燃烧热是在燃烧后,生成物的水蒸气已凝结成液态时的燃烧热,因此加上水凝结时的潜热。低热值的燃烧热则是在燃烧后,生成物的水蒸气仍维持气态时的燃烧热,不考虑水凝结时的潜热。
燃料热值的选用会影响其能量转换效率的计算。在欧洲一燃料可产生的能量是其低热值表示,不考虑水凝结时的潜热,以若此方式计算冷凝式锅炉的“热效率”,其数值可能会超过100%,其原因是其工作原理会利用到部份水凝结时的潜热,但计算输入能量时未考虑此部份所造成,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一燃料可产生的能量是其高热值表示,已考虑水凝结时的潜热,以此为基础计算能量转换效率,其数字就不可能超过100%。
不同能量转换方式的效率
[编辑]能量效率 | |
---|---|
内燃机及外燃机 | 10-50%[1] |
燃气涡轮发动机 | 最大可到40% |
燃气涡轮发动机加上蒸汽涡轮发动机(复合循环) | 最大可到60% |
水力发动机 | 最大可到90% |
风力发动机 | 最大可到59%(理论上限) |
2008年世界发电 | 总产量 39%, 净产出 33%[2] |
太阳能电池 | 6%-40%(和使用技术有关,一般的效率约15%,理论上限为85%-90%) |
枪械 | ~30%(.300英吋的子弹) |
燃料电池 | 最大可到85% |
水的电解 | 50%-70%(理论上限为80%-94%) |
光合作用 | 最大可到 6% [3] |
肌肉 | 14% - 27% |
电动机 | 30-60%(功率小于10瓦的小电动机),50-90%(功率在10瓦到200瓦之间的电动机),70–99.99%(功率超过200瓦的电动机) |
家用冰箱 | 低阶系统约20%,高阶系统40-50% |
电灯泡 | 5-10% |
发光二极体 | 最大可到35% [4] |
萤光灯 | 28% [5] |
钠灯 | 40.5% [5] |
金属卤化物灯 | 24% [5] |
开关电源 | 实务应用可以到95% |
电淋浴器 | 90-95% |
电热器 | 约95% |
参考资料
[编辑]- ^ Motivations for Promoting Clean Diesels (PDF).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07).
- ^ IEC/OECD 2008 Energy Balance for 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date 2011-06-08
- ^ Miyamoto K. Chapter 1 - Biological energy production. Renewable biological systems for alternative sustainable energy production (FAO Agricultural Services Bulletin - 128).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7).
- ^ Cree's blue LED has quantum efficiency of 35%. compoundsemiconductor.net. 2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9).
- ^ 5.0 5.1 5.2 Light Pollution Handbook. Springer. 2004 [201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