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殖
外觀
定殖(英語:colonization/colonisation,又稱定殖、定植、定居等,符號:λ)是生物學中物種擴散到新區域的過程。定殖通常指成功遷移的情況,其中種群融入了群落,避免了最初的局部滅絕。
生物地理學中的一個經典模型假定,物種必須在其生命周期(類群循環)內持續在新區域定居,才能免於絕滅。[1]因此,定殖和絕滅是島嶼生物地理學的關鍵概念,這一理論在生態學中有許多應用,例如在集合種群中。
尺度
[編輯]定殖可能發生在不同尺度上:
- 生物薄膜尺度:在表面形成微生物群落。[2]
- 小尺度:定殖新地點,可能是環境變化的結果。
- 大尺度:物種擴大其範圍以涵蓋新區域,可能通過持續的小範圍的侵入或遠距離擴散來實現。常用術語為分布區擴張(range expansion)。[3]
方式
[編輯]該術語通常僅用於指通過自然方式擴散到新區域的情況,而不包括人為引入或轉移的情況,人類引入的情況下稱為引入物種(處置不當時可能成為入侵物種)。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Wilson, E.O. (1962) The nature of the Taxon Cycle in Melanesian ant fauna Archived copy (PDF). [2010-09-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0).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 ^ 1. O』Toole, G., Kaplan, H. B. & Kolter, R. Biofilm Formation as Microbial Development. Annu. Rev. Microbiol. 54, 49–79 (2000).
- ^ Yackulic, Charles B.; Nichols, James D.; Reid, Janice; Der, Ricky. 2015. To predict the niche, model colonization and extinction. Ecology. 96(1):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