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漢義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漢義軍
存在時期1936年3月-12月
效忠於 蒙古軍政府
種類步兵
規模1936年3月 5000人[1]
1936年11月初 6000人[2]
駐軍/總部察哈爾省北部地區
參與戰役綏遠抗戰
指揮官
關東軍田中隆吉
蒙古軍政府王英

大漢義軍,是大日本帝國察哈爾省建立的一支軍隊,其主要成員均為各地的散兵和土匪。該部隊於1936年成軍,並由王英率領,具體指揮權由關東軍直接掌控。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作戰是在當年11月作為日方部隊參加了紅格爾圖戰役和錫拉木楞廟戰役。12月18日,該部隊被綏軍在錫拉木楞廟徹底擊潰,除去向傅作義部投誠的部隊之外,其餘的全部在張北被日軍繳械。[2]

背景

[編輯]

百靈廟暴動後,德王失去了自己的部隊,於是轉而前去依託綏遠大地主李守信和日本關東軍重新籌備軍隊。[3]

組建

[編輯]

1936年3月,關東軍總部指示商都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依託李守信的蒙軍,秘密組織「大漢義軍總司令部」並招納原綏西民團頭目王英出任總司令。此時王英受日本人之命私下以每月二兩煙土豐厚津貼為誘餌,很快拼湊了5000人的隊伍[1],號稱「西北蒙漢防共自治軍」[2]。在百靈廟暴動之後,該部隊駐守在察哈爾省北部地區。[3]

1936年7月29日,王英命令西北防共自治軍司令王道一雷中田分兩路進攻紅格爾圖土牧爾台[4]1936年8月2日至4日西北蒙漢防共自治軍司令王道一部從商都出發攻打紅格爾圖。紅格爾圖的守軍只有兩個連,擔任外圍支援的中共黨員紀松齡協助指揮的蒙古騎兵隊的兵力也有限。王道一部發動幾次進攻均未攻下村莊。8月4日下午,傅作義赴集寧,命彭毓斌部增援,反擊向紅格爾圖、土牧爾台進犯的西北蒙漢防共自治軍王道一部2000餘人,殲滅過半。王道一逃回商都大本營,被日軍槍斃。

自1936年8月下旬以來,西北防共自治軍得到了日軍的接濟[來源請求],以商都為根據地積極擴軍,一面招收散匪,搜羅蘇美龍常子義石玉山曹凱夏三子等土匪,一面糾集原孫殿英舊部雷中田金憲章等股散兵[來源請求],又收編王道一餘部趙奎閣王子修等,並以張萬慶為其副司令[來源請求]

1936年10月5日 王英將西北蒙漢防共自治軍改稱大漢義軍,自任總司令,在商都集結部隊,準備進犯綏東。 至10月下旬,已編有騎兵兩旅,其來源全都是土匪;又編有步兵兩旅,大都為孫殿英等原有屬下[來源請求][2]

1936年11月3日,蒙軍副總司令李守信、大漢義軍總司令王英赴天津,接受日軍的侵綏指令。同月中旬,德王、李守信所屬的蒙軍一萬餘人和王英的大漢義軍,在察綏邊境和綏北集結。此時的大漢義軍共分四個旅,總人數達六千以上。[2]

李守信回憶說:「大漢義軍是臨時從二十九軍劉汝明師借來的散兵,還有各地土匪杆子的隊伍,這些願意被「借」的人,都是想從日本人那裏拐搶騙錢,實際上這是王英送給傅作義的禮物。」[1][5]

  • 副司令雷中田,1933年任哈察民眾抗日同盟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騎兵第一挺進軍司令。
  • 大漢義軍騎兵第1旅:旅長石玉山。錫拉木楞廟戰役後1936年12月8日反正,編為新騎4師,師長石玉山,參謀長王憲章
  • 大漢義軍騎兵第2旅:旅長楊守鈺(楊守誠)
  • 大漢義軍步兵第1旅:旅長安榮昌(即安華亭)。1936年12月18日在南壕塹率2個團反正。後改編為新5旅、暫10師:師長安榮昌/梁立柱/王贊臣。
  • 大漢義軍步兵第2旅:旅長金憲章(金甲三)。錫拉木楞廟戰役後反正。
  • 王子修團1936年12月18日在南壕塹反正。改編為新6旅、暫11師:師長王子修(後為楊維垣、劉景新),參謀長 王金銘(新堂)
  • 錫拉木楞廟戰役後,大漢義軍只剩下了2000來人。在偽軍旅長張萬慶的帶領下大部分向傅作義投降
  • 張復棠
  • 1936年12月19日,偽軍呂存義部保安隊聞安、王反正,也率部投誠。
  • 騎兵支隊:胡寶山
  • 游擊大隊:於志謙
  • 葛子原部
  • 趙奎閣部

覆滅

[編輯]

紅格爾圖戰役

[編輯]

大漢義軍於11月13日發出了向包頭進攻命令,一路是張復棠部,於15日前從南壕塹出發,向興和方面進犯。另一路為主力,由步兵第二旅,騎兵第一、二旅及騎兵支隊初直屬隊組成,於14日從商部出發,企圖經紅格爾圖、上城子、烏蘭花、固陽,向包頭方面進佔。[6]

14日上午,大漢義軍主力從商都向紅格爾圖方向推進。當夜12時,其先頭部隊進至距紅格爾圖4里的陽坡村,與綏軍派出的前哨騎兵接觸。15日,王英部1500餘人開始向紅格爾圖猛攻。綏軍駐軍騎兵第六團兩個連和步兵第四三六團一個連及當地民兵百餘人對其發起阻擊。大漢義軍方面以飛機四架、山炮六門向東、北兩面圍牆猛轟,掩護步騎兵,分由東北南三面,向里進攻。綏軍據工事、堡壘抗擊。戰鬥持續了兩個小時,大漢義軍方面死傷六七十人後被擊退。[7]午後,大漢義軍攻勢大減。綏軍將領彭毓斌集寧獲悉戰訊,立即下令駐紮在高家地的綏軍騎兵第六團,趁夜增援紅格爾圖。當夜12點,騎六團團長張培勛率該團兩個連及機槍一排,由高家地趕來增援,從西門進入紅格爾圖。16日凌晨,田中隆吉、王英指揮兩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向紅鎮猛撲,先後衝鋒七次之多。16、17日兩天,大漢義軍多次發動猛攻,但均未得手。[2][8]

11月16日上午,傅作義與趙承緩發出作戰命令,要求殲滅圍攻紅格爾圖的大漢義軍,並限於17日夜間發起襲擊。同時,調駐守豐鎮的六十八師四〇一團趕往大六號協同作戰。17日拂曉,進擊部隊步、騎、炮兵三隱蔽集結於八蘇木附近,距大漢義軍的集結地只有二三十公里。當天上午九時,彭毓斌發佈進攻命令,要求部隊以奇襲的方式,在天亮之前發起攻擊,全殲圍城的日偽軍。[7]

這時的大漢義軍在前線的約有三、四千人,除以一部圍攻紅格爾圖,其餘的分佈於土城子、打拉村、台道灣等處。17日晚上11時,指揮作戰的綏軍將領董其武下達作戰命令,命令部隊一部前往魷城子、打拉村、二台子、七股地一帶圍剿當地的大漢義軍,另一部前往阻截援軍和潰逃下來的大漢義軍。[9]

12時,董其武部展開行動。18日凌晨1時30分,各部隊疾進至不浪山腰,旋發起全線進攻。四二二團先在土城子以南與大漢義軍發生激戰,隨即攻佔了陽坡村。綏軍騎兵大佔三股地後,沖至打拉村。第四三六團先後攻佔了頭股地、小上城子。戰至上午7時,土城子以北東西山腰也被綏軍佔領。圍攻紅格爾圖的大漢義軍部隊開始向北撤退,8時30分,綏軍騎一師師部勝利進入紅格爾圖。在這場戰鬥中,大漢義軍死亡500餘人,副司令馬子玉和匪首趙逸民等60多人被俘,加上紅格爾圖前三天的戰鬥,大漢義軍在這場戰鬥中被擊斃1000餘人[10](另說1700餘人[9])。

《中央日報》1936年12月29日報道:「正黃旗達密凌蘇龍部及趙承綬部隊予匪以最深痛之創傷。」

百靈廟戰役

[編輯]

百靈廟被綏軍收復後,田中隆吉命令「大漢義軍」副司令雷中田率領金憲章、石玉山,葛子原、趙奎閣等部向錫拉木楞廟集結後,向百靈廟反撲。11月28日,日軍用100餘輛汽車將陸續運兵3000餘名大漢義軍士兵運至錫拉木楞廟。這時,偽軍石玉山、金憲章與傅作義方面建立了秘密聯繫,準備待機反正,因而這兩部偽軍到達錫拉木楞廟後,即藉故未加人反攻行列。雷中田即率葛子厚、趙奎閣等兩部偽軍1000餘人,冒死反攻百靈廟。同時,王英直接指揮的偽軍騎兵2000餘人,為牽制綏軍向百靈廟增援,也在29日和30日從商都以北繞過土木爾台,經草地竄到陶林西北民地邊、黑山子一帶。12月2日晚,敵以裝甲車十輛為前導,以汽車載兵千餘人從大廟出發,次日凌晨六時竄到百靈廟附近。敵軍經過飛機偵察,得知守廟部隊不足兩個團,防守重點在東北面,而疏於西南,乃決定先從西南方猛攻。但綏軍已於12月1日,在日軍方面不知情的情況下進駐了一個旅,並且從外圍調來了三個團,對大漢義軍發起截擊。[2]

12月3日,日軍驅使大漢義軍五千多人,並調飛機十架、坦克多輛,由日本軍官分任各級指揮,大舉進攻百靈廟。綏軍發起反擊,首批發起進攻的偽軍300餘人當場被擊斃40多名,另外一側的600餘名偽軍在遭到反擊後向南逃竄。此後大漢義軍被引誘至綏軍佈置的袋裝陣地,綏軍隨即發起伏擊,上百名大漢義軍被擊斃,230餘人被俘。當天下午1時,大漢義軍七八百名士兵向百靈廟東側發動進攻,並再次被綏軍擊退。此後大漢義軍的多次衝鋒全部被擊退,下午7時,駐守綏軍發起反擊,大漢義軍的殘餘部隊被趕出六十多里。[2]此役大漢義軍死傷五百餘名,並有二百餘名被俘。「自告奮勇」前來反攻百靈廟的大漢義軍副司令雷中田被當場擊斃。該偽軍的其餘部隊在潰敗後,逃回大廟集結。[11][12]

大漢義軍中的第一旅(即金憲章旅),原是河南西部的一支土匪隊伍[來源請求],隨王英到達百靈廟後,在金憲章的率領下擊斃日軍小斌大佐等三十餘人後率部三千餘人投靠傅作義(一說五千餘人),後被閻錫山收編為晉綏軍陸軍新編第二師(簡稱新二師),金憲章升任師長。[13]此外,石玉山旅也殺掉了自己部隊當中的日軍顧問,率部投靠了傅作義。[3]

錫拉木楞廟戰役

[編輯]

12月9日上午,李思溫團進佔錫拉木楞廟。日方戰局急轉直下,大漢義軍張萬慶所部旅長安華亭率兩個團,團長王子修率一個團,共二千三百餘人,不待赴歸綏聯繫投誠的代表返回,即於12月18日晨開往南壕塹以南,與綏軍取得聯繫,宣佈反正。南壕塹是綏東南部偽軍的根據地,張萬慶部主力反正,「至是南壕塹一帶已無一匪軍」。[14]19日,偽軍昌存義部聞安、王反正,即自動向興和移動,尾隨安、王兩部向晉軍投誠。王英帶着殘餘楊守程、常子義部逃回張北,被日軍全部繳械。至此,「大漢義軍」遭到徹底的覆滅。[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農偉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西蒙的鴉片毒品入侵[J].抗日戰爭研究,2002(3):95-11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余子道.全國抗戰之先聲——綏遠抗戰[J].軍事歷史研究,1987(1):51-66.
  3. ^ 3.0 3.1 3.2 李平.蒙奸德王皇帝夢的破滅[J].炎黃春秋,1994(3):80-85.
  4. ^ 《中國共產黨商都縣歷史大事記》
  5. ^ 《內蒙古近代史譯叢》第18輯,第250頁
  6. ^ 「大漢義軍總司令部」:《命令》(1936年11月13日),『軍事雜誌》第100期.
  7. ^ 7.0 7.1 騎一師師部:《紅格爾圖一帶剿擊王英部戰鬥經過》,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國民黨軍委會檔.
  8. ^ 中华民国外交史辞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524 [2021-09-07]. ISBN 978-7-5325-16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7) (中文). 
  9. ^ 9.0 9.1 董其武《戎馬春秋》
  10. ^ 傅作義《綏戰經過詳紀》
  11. ^ 李志新.傅作義與綏遠抗戰[J].包頭師專學報,1987(1):82-90.
  1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全國委員會. 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 傅作義生平. 文史資料出版社. 1985: 423 [2021-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7) (中文). 
  13. ^ 續八寶.抗戰初期的晉綏軍新二師[J].文史月刊,2005(12):37-38.
  14. ^ 《綏遠抗戰實錄》,《綏遠抗戰集》,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