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File:Debussy - La Mer -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 from Hokusai.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 (600 × 786 像素,檔案大小:122 K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English: Claude Debussy saw to publication two editions of the full score of La mer. The first was published by Durand in 1905 and bore the famous reproduction of Hokusai's Wave "in various shades of green, blue, tan, and beige" on the cover page.
Français : Claude Debussy, partition de "La Mer" : 5 mars 1905 est la date indiquée sur la particelle de La Mer ainsi que sur la partition d'orchestre, signalant l'achèvement de l'œuvre qui sera éditée en juillet et mise dans le commerce en novembre, avec la couverture en couleurs d'après Hokusai.
日期
來源 http://expositions.bnf.fr/lamer/grand/121.htm
作者 From The Great Wave off Kanagawa by Hokusai Katsushika
其他版本

授權條款

Public domain

本作品在其來源國以及其他版權期限是作者逝世後70年或以下的國家與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你必須增加美國公有領域標籤顯示為何這個作品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
此作品無已知的著作權限制,亦不受所有相關和鄰接的權利限制。

Public domain
這個作品在美利堅合眾國屬於公有領域,因為它首次發布早於1929年1月1日,或於該日期之前在美國著作權局登記。

公有領域作品必須在美國以及來源國沒有版權問題,才能上傳至維基共享資源。如果此作品不是美國作品,這個文件必須要有一個額外的版權標記顯示此文件在來源國的版權狀態。
注意:此標籤不應用於錄音作品。PD-1923美國公有領域//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ebussy_-_La_Mer_-_The_great_wave_of_Kanaga_from_Hokusai.jpg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富士山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創作作者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葛飾北齋 中文 (已轉換拼寫)

客體角色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ukiyo-e artist 英文

類型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浮世繪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錦繪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名所繪 中文 (已轉換拼寫)

富嶽三十六景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15年6月17日 (三) 20:46於 2015年6月17日 (三) 20:46 版本的縮圖600 × 786(122 KB)Nakinnfull cover.
2008年12月10日 (三) 14:34於 2008年12月10日 (三) 14:34 版本的縮圖461 × 600(57 KB)Grook Da Oger{{Information |Description={{en|1=Claude Debussy saw to publication two editions of the full score of La mer. The first was published by Durand in 1905 and bore the famous reproduction of Hokusai's Wave "in various shades of green, blue, tan, and beige" o

全域檔案使用狀況

以下其他 wiki 使用了這個檔案:

檢視此檔案的更多全域使用狀況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