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交通部
蘇聯政府機構 | |
---|---|
蘇聯交通部 | |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СССР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23年6月6日 |
前身機構 | 交通人民委員部 |
解散時間 | 1992年1月20日 |
後繼機構 | 蘇聯交通人民委員部 |
機構類型 | 鐵道部、蘇聯政府部門[*] |
機構駐地 | 莫斯科 |
影像資料 | |
蘇聯交通部負責全蘇的道路與鐵路交通運輸工作。為蘇聯部長會議下設的一個全聯盟部。[1]
歷史
[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鐵路遭到嚴重損失,65000km路線、4100個車站、13000座橋樑、16000台蒸汽機車及400 000輛鐵路車輛遭到破壞。
1946年3月,蘇聯交通人民委員部改稱蘇聯交通部。
1954年,分出了蘇聯交通建設部。此後,蘇聯交通部實際上只負責鐵道工作。另有蘇聯民航部、蘇聯海運部。蘇聯交通建設部下設:
- 線路規劃設計總局:負責鐵路、公路的規劃與設計
- 橋樑工程總局:負責鐵路、公路橋樑施工
- 公路工程總局:負責公路施工。下屬15個築路托拉斯,每個托拉斯有5至7個工程處,職工總數達數十萬人。
- 全蘇公路勘測設計院
- 全蘇道路科學研究院
蘇聯公路分為六級:[2]
- 國家公路(國家幹線公路與國家一般公路):由中央規劃建設,建成後交由加盟共和國管理和養護。
- 加盟共和國公路:各加盟共和國設有公路和汽車運輸管理部,集中統一管理公路運輸。蘇聯中央政府不負責公路運輸管理工作。
- 州(邊疆區、自治共和國)公路:州級政府設有公路運輸局。
- 區級地方公路:區級政府設有公路段、公路站等。
- 工業專用路:自建自養
- 農業道路:自建自養
1960年3月3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佈命令,撤銷了運輸檢察機關。
1965年蘇聯鐵路總長度為十三萬公里。
1975年,蘇聯鐵路長度比戰前增加了1.76萬km,運輸量增長了3倍 (達到了36.211億噸)。電化牽引完成了51.7%的運輸量,內燃牽引完成了47.9%的運輸量。3.89萬km鐵路實現電化。6.24萬km實現了自動閉塞。
1976年1月1日,蘇聯城市地鐵的建設與運營劃歸蘇聯交通部新組建的「地下鐵道管理總局」。原來運輸建設部負責地鐵建設、各市政府負責運營。
1976年,蘇聯全社會總貨物周轉量5.4萬億噸公里,比1913年的1260億噸公里增加了42倍;全社會總客運周轉量3150億人公里,比1913年的250億人公里增加了11倍;鐵路完成了全部貨運量65%,國內貨運量75%,客運量50%。鐵路營業里程比1913年增加了一倍(70 000km)。1976年平均貨運密度超過了4000萬總重噸公里/公里,繁忙區段(如鄂木斯克至新西伯利亞)達到2億總重噸公里/公里。蘇聯鐵路基本完成了牽引動力改造。[3]
1977年2月28日,蘇聯總檢察長發佈命令,重新建立運輸檢察機關。後於1980年11月5日,蘇聯總檢察長簽署命令,組建相當於州檢察院一級的鐵路運輸檢察院、航空運輸檢察院、水上運輸檢察院。
1978年鐵路貨運周轉量達三萬四千多億噸公里,佔國內貨運任務的四分之三。
1979年底,勃列日涅夫在蘇共中央全會上點名批評蘇聯交通運輸,首先是鐵路運輸方面的問題「特別尖銳」,交通部和國家計劃委員會沒有妥善執行蘇共中央關於發展運輸的專門決議,燃料、礦石、木材和穀物等「重要貨物的運輸計劃遭到嚴重破壞」等等。[4]1965年以來,蘇聯鐵路貨運量增長百分之七十,而運輸能力只增長百分之二十三,積壓待運的貨物經常達到幾千萬噸。
1980年蘇聯交通部有高等學校15所,中專86所,每年培養出15 000名工程師與45 000名技術員,經費1.1億盧布。
1982年提出了一個宏大的鐵路現代化規劃。1982年12月13日,蘇聯交通部召開部務委員會擴大會議,研究解決鐵路運輸落後的問題,會後通過了《關於改進國民經濟貨運和客運計劃工作和組織工作、加強經濟機制對提高運輸企業和運輸組織工作效率的影響》的決議。決議要求鐵路運輸採取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廣泛採用科技新成果、提高運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加強勞動紀律等措施,確保完成1983年運輸計劃[5]。
1984年全國貨物總周轉量為76821億噸公里,其中鐵路佔47.4%,管道(僅包括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佔30.8%,海運佔12.1%,公路佔6.2%,河運佔3.5%,航空運輸所佔比重很小。1984年全國鐵路營運里程為14.41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營運里程為4.79萬公里,其中為26700km為直流供電牽引。[6]
1989年,蘇聯交通部機車車輛修理及配件製造總局轄70家工廠,其中6家為配件製造廠(其中3家生產道岔),其他為電力機車修理、內燃機車修理、電動車組修理、車輛修理廠。共有職工16.4萬人,年產值20億盧布,其中配件產值3.5億盧布。[7]
1992年1月20日,成立俄羅斯聯邦交通部。
蘇聯交通部長
[編輯]- 伊萬·弗拉基米羅維奇·科瓦廖夫 (19.3.1946 - 5.6.1948)
- 鮑里斯·帕夫洛維奇·別謝夫 (5.6.1948 - 14.1.1977)
- 伊萬·格里戈利耶維奇·帕夫洛夫斯基 (14.1.1977 - 29.11.1982)
- 尼古拉·謝苗諾維奇·科納列夫 (1.12.1982 - 26.10.1990)
- 列昂尼德·伊萬諾維奇·馬秋欣 (8.5.1991 - 24.8.1991)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2020-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俄語).
- ^ 陳連漢:「美國、蘇聯的交通運輸與公路組織機構」,《國外公路》,1988(01):21-25.
- ^ 黃福倚:「蘇聯鐵路近六十年發展概況」,《鐵道科技動態》,1978(09):13-16.
- ^ 新華社北京1979年12月9日電:「蘇聯鐵路運輸為什麼緊張?」,《人民日報》,1979年12月10日[失效連結]
- ^ 安德罗波夫时期苏联发展铁路运输的措施和效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 [2013-01-15].[永久失效連結]
- ^ 董志升:「蘇聯電氣化鐵道的發展」,《鐵道運輸與經濟》,1986(03):32.
- ^ 張慶林; 宋又傑. 苏联机车车辆修理和配件制造简况. 國外鐵道車輛. 1990, (4): 1–5. ISSN 1002-7610. CNKI GWTD199004000. CQVIP 265766.
- ^ Governments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917-1964. [28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November 2017).
- ^ Governments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1964-1991. [28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Novemb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