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道
外觀
(重新導向自黃海道)
黃海道 황해도 | |||||||
---|---|---|---|---|---|---|---|
朝鮮王朝的道 | |||||||
1417年—1910年 | |||||||
1895年的黃海道 | |||||||
歷史 | |||||||
歷史 | |||||||
• 成立 | 1417年 | ||||||
• 廢除 | 1910年 | ||||||
| |||||||
今屬於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北道、黃海南道 大韓民國仁川廣域市 |
黃海道 (韓語:황해도/黃海道 Hwanghae-do)昔屬朝鮮八道,位於朝鮮半島中西部,當時的面積有16,743.66平方公里,道府位於海州。
地理
[編輯]本道傳統上又稱海西。東鄰江原道,南臨京畿道,西為黃海,北為平安道 (1896年後為平安南道)。
沿革
[編輯]始於1395年,稱豐海道 (풍해도)。1417年改稱黃海道。道名由黃州(황주)和海州(해주)合成。
1895年,朝鮮行二十三府制。本道被分為東西兩府,即海州府和開城府(개성부)。翌年即廢,兩府恢復原狀。
1945年朝鮮半島在三八線被瓜分,黃海道最南部的甕津半島(옹진반도)和延白郡(연백군)的一部分被劃入美國佔領區,與京畿道合併。1953年朝鮮戰爭休戰後,根據北方限界線,原被併入京畿道的大陸部分歸朝鮮,島嶼歸南韓。但自1999年以來,朝鮮主張的界線把島嶼部份納為己有,引起韓朝的海上衝突。
行政區劃
[編輯]牧(長官:牧使)
[編輯]- 黃州牧、海州牧
都護府(長官:都護府使)
[編輯]- 延安都護府、平山都護府、瑞興都護府、豐川都護府
郡(長官:郡守)
[編輯]- 谷山郡、鳳山郡、安岳郡、載寧郡、遂安郡、白川郡、信川郡
縣(長官:縣令)
[編輯]- 新溪縣、甕津縣、文化縣、牛峰縣
縣(長官:縣監)
[編輯]- 長連縣、松禾縣、長淵縣、康翎縣、殷栗縣、江陰縣、兔山縣
朝鮮光復前
[編輯]1945年朝鮮光復時的行政區劃有由一個市及17個郡構成,分別如下:
- 海州市 (해주시)
- 碧城郡 (벽성군)
- 延白郡 (연백군)
- 甕津郡 (옹진군):直到1945年,甕津郡管有一個邑及10個面,即:甕津邑、茄川面、交井面、東南面、鳳邱面、富民面、北面、西面、龍淵面、龍泉面、興嵋面。1945年8月15日解放後,南北分治,三八線以北的交井面和茄川面歸北韓管轄,以南的甕津邑、東南面、鳳邱面、富民面、北面、西面、龍淵面、龍泉面、興嵋面歸大韓民國管轄。
- 長淵郡 (장연군)
- 殷栗郡 (은율군)
- 松禾郡 (송화군)
- 信川郡 (신천군)
- 鳳山郡 (봉산군)
- 載寧郡 (재령군)
- 金川郡 (금천군)
- 瑞興郡 (서흥군)
- 新溪郡 (신계군)
- 平山郡 (평산군)
- 黃州郡 (황주군)
- 安岳郡 (안악군)
- 遂安郡 (수안군)
- 谷山郡 (곡산군)
歷代道知事
[編輯]- 1919年 ~ ? : 申應熙 (신응희)
- 1921年 ~ 1923年 : 樸重陽 (박중양)
- 1926年 ~ 1928年 : 樸重陽 (박중양)
- 1928年 ~ ? : 朴相駿 (박상준)
- 1937年2月 ~ 1939年之前 : 姜弼成 (강필성)
- 1939年 ~ 1942年 : 金秉泰 (김병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