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代麻布滿式坎肩夾帶,其上寫滿了蠅頭小楷嘉定孔廟藏。

夾帶亦稱小抄,為考試作弊的一種形式,指應試時通過衣物、文具等暗中攜帶與試題有關的材料入考場。原為科舉考試用語,現亦泛指將違禁之物藏在身上或混雜在其他物品中間秘密攜帶[1],例如在貨物中私藏違禁或逃稅的物品。自五代十國後唐時即通過搜檢的形式嚴禁夾帶,然而搜禁愈嚴、規避的方法愈巧[2]

隔年募善書者,蠅頭書金箔紙上,每千篇厚不及寸;或藏筆管,或置硯底,更有半空水注、夾底草鞋之類;又或用藥汁書於青布衣褲,壁泥摻之,拂拭則字立見,名曰文場備用。
——《涇林雜記》記載的明人夾帶

參考文獻[編輯]

  1. ^ 阮智富、郭忠新. 《现代汉语大词典 (上册)》.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2. ^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