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私立文山女子中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私立文山女子中学当前版本,由Cew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2年11月8日 (二) 09:05 機器人作業請求: 请求重命名 -{分类:各年建立的教育机构}- 子分类 (Category:1853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 log。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文山女子学校,约摄于1911至1913年间

私立文山女子中学Wen Shan Girls' SchoolPonasang Girls' School)是一所由美国美部会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福州创办的私立教会中学。是美国教会在中国继开办宁波女中之后的第二所女子中学,也是教会在福州设立的最早女子学校。

校址

[编辑]

校址初设铺前顶救主堂内,后来因为初、高中部学生人数骤增,原校舍容纳不下,学校便迁到保福山(现福州八中校址,其中红砖楼是其旧址,现已被拆除),因此又名保福山(Ponasang)女书院

历史

[编辑]
1901年的文山女子学校学生
  •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美国公理会在福州南台保福山设立宣教中心,附设“圣经斋”(后改“福音精舍”),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学堂。
  • 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卢公明(Justus Doolittle 1824-1880)创办,初名美部会妇女学校,教会派女传教士唐师姑主持校政。办学初期,一般人家不让女孩子上学堂读书,女校就以孤女、贫苦人家女儿为招生对象,免费入学,生活给予照顾。学生称“姑娘妹”,废除缠足,住校学习,课程以圣经为主,兼学算术和自然常识。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1916年还创办八年制的书院班,名为“美部会女书院”。共办三届,毕业生不上10人。
  • 十九世纪末,风气稍开,要求入学者渐增,学校改称“文山女子学校”,办有六年制初高小班、四年制后进班和八年制书院班。书院班称“美部会女书院”,设有八线、格物、化学、生物、天文等课程,并有实验室和天文观察台。为在福建省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 1927年,文山女校师生掀起收回教育权的反帝运动,迫使美籍教士辞去“主理”职务,由华人出任校长,报请教育部立案,废除以圣经为主课的旧规,按照中国规定设置课程。
  • 1929年收回教育权后,由国人黄文玉、孙淑贞、王秀贞先后任校长。特别是在黄、孙两校长任职期间,不受洋人思想箝制和教规戒律的约束。向教育部立案自主办学。改学制为三三制;取消《圣经》作为必修课程;各科改用中文版课本;首倡课间操,创设图书馆;改每日两次礼拜为其他活动;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支持学生的抗日活动等。
  • 1916年至1952年是文山女中的鼎盛时期。
  • 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文山女中迁入永泰县小东坑原育德女校。除少数孤儿和贫困的教徒子女可获得经济补助或减免学费外,其余学生均应交纳比较高的学费,每学期约交300斤大米,学生多是富家子弟。从初一至高三共计6班,学生约200多人。以英文、数理为重点科,尤其重视英文,采用美国教材。
  • 1942年,福州沦陷,日军威胁永泰,又迁往邵武。但因邵武鼠疫流行,又迁回永泰。

历任校长

[编辑]

早年学校主管称“主理”,教会派美籍女传教士担任,卢公明后三任主理为唐意雅、宋蔼之、岑崇淑。经1927年收回教育权的斗争后,学校移交中华基督教会闽中协会管理,由中国人担任校长,先后为黄文玉、孙淑贞、王秀贞。黄、王2人同为文山校友,3人大学毕业后均曾留美,她们都为文山女中的发展做了积极贡献。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