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方黄鹡鸰: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file
// Edit via Wikiplus
标签Wikiplus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subject=由原本的「黃鶺鴒」分出,廣布於歐洲、非洲與亞洲西半部的物種|other=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半部的「黃鶺鴒」|東方黃鶺鴒}}
{{Otheruses|subject=由原本的「黃鶺鴒」分出,廣布於歐洲、非洲與亞洲西半部的物種|other=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半部的「黃鶺鴒」|東方黃鶺鴒}}
{{NoteTA
{{Speciesbox
|T=zh-cn:西黄鹡鸰;zh-tw:西方黃鶺鴒;
|1=zh-cn:西黄鹡鸰;zh-tw:西方黃鶺鴒;
|G1=LS
|G2=U
|G3=NSK
}}{{Speciesbox
| name = 西方黄鹡鸰
| name = 西方黄鹡鸰
| status = LC
| status = LC
第13行: 第19行:
[[File:Cuculus canorus canorus MHNT.ZOO.2010.11.150.44.jpg|thumb| 卵 ''Cuculus canorus canorus'' 在巢中 ''Motacilla flava'']]
[[File:Cuculus canorus canorus MHNT.ZOO.2010.11.150.44.jpg|thumb| 卵 ''Cuculus canorus canorus'' 在巢中 ''Motacilla flava'']]


'''西'''([[学名]]:{{lang|la|''Motacilla flava''}})为[[鶺鸰科]][[鶺鸰属]]的[[鸟类]],廣泛分布於[[歐洲]]、[[非洲]],以及[[亞洲]]西半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均有遷徙性。本種舊稱'''黃鶺鴒''',在近年的研究以[[印度]]至[[中亞]]為界,將本種分為'''[[東方黃鶺鴒]]'''與'''西方黄鶺鸰'''兩個物種後,這個名稱如今通常是指前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ref name='id2630'/>。
{{地區用詞|cn=西黄|tw=西方黃鶺鴒}}([[学名]]:{{lang|la|''Motacilla flava''}})为[[鶺鸰科]][[鶺鸰属]]的[[鸟类]],廣泛分布於[[歐洲]]、[[非洲]],以及[[亞洲]]西半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均有遷徙性。本種舊稱'''黃鶺鴒''',在近年的研究以[[印度]]至[[中亞]]為界,將本種分為'''[[東方黃鶺鴒]]'''與'''西方黄鶺鸰'''兩個物種後,這個名稱如今通常是指前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ref name='id2630'/>。


== 生态环境 ==
== 生态环境 ==
第19行: 第25行:


== 特征 ==
== 特征 ==
身体纤细,体长15-16cm,带褐色或橄榄色;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至黑色。 叫声-为重复的叫声间杂颤鸣声;並非直線飛行,而是一上一下地飛行,行走時尾巴會不斷上下擺動。
西黄鹡鸰身体纤细,体长15-16cm,体重约17.68克,翼长约79.5毫米,{{le|嘴峰|Culmen (bird)}}长约16毫米,喙宽度约3.2毫米,喙厚度约3.5毫米,[[跗蹠骨|跗蹠]]长约23.1毫米,尾长约70.6毫米。身体带褐色或橄榄色;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至黑色。 叫声-为重复的叫声间杂颤鸣声;並非直線飛行,而是一上一下地飛行,行走時尾巴會不斷上下擺動。西黄鹡鸰是候鸟,其栖息在开放的草原环境中,食性为肉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陆生无脊椎动物。<ref name="avonet">{{Cite journal |last=Tobias |first=J. A. |last2=Sheard |first2=C. |last3=Pigot |first3=A. L. |last4=Devenish |first4=A. J. M. |last5=Yang |first5=J. |last6=Sayol |first6=F. |last7=Neate‐Clegg |first7=M. H. C. |last8=Alioravainen |first8=N. |last9=Weeks |first9=T. L. |last10=Barber |first10=R. A. |last11=Walkden |first11=P. A. |year=2022 |title=AVONET: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ata for all Birds |url=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ele.13898 |journal=Ecology Letters |language=en |volume=25 |issue=3 |doi=10.1111/ele.13898 |issn=1461-023X}}</ref>



== 食物 ==
== 食物 ==

2022年8月20日 (六) 06:00的版本

西方黄鹡鸰
指名亞種雄鳥,攝於德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鹡鸰科 Motacillidae
属: 鹡鸰属 Motacilla
种:
西方黄鹡鸰 M. flava
二名法
Motacilla flava
Cuculus canorus canorus 在巢中 Motacilla flava

西黄鹡鸰(台湾作西方黃鶺鴒)(学名Motacilla flava)为鶺鸰科鶺鸰属鸟类,廣泛分布於歐洲非洲,以及亞洲西半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均有遷徙性。本種舊稱黃鶺鴒,在近年的研究以印度中亞為界,將本種分為東方黃鶺鴒西方黄鶺鸰兩個物種後,這個名稱如今通常是指前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2]

生态环境

河谷、林缘、原野、池畔及居民点附近,从平原至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均可见其踪迹。

特征

西黄鹡鸰身体纤细,体长15-16cm,体重约17.68克,翼长约79.5毫米,嘴峰长约16毫米,喙宽度约3.2毫米,喙厚度约3.5毫米,跗蹠长约23.1毫米,尾长约70.6毫米。身体带褐色或橄榄色;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至黑色。 叫声-为重复的叫声间杂颤鸣声;並非直線飛行,而是一上一下地飛行,行走時尾巴會不斷上下擺動。西黄鹡鸰是候鸟,其栖息在开放的草原环境中,食性为肉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陆生无脊椎动物。[3]


食物

昆蟲及種子为食。

繁殖

繁殖期3月開始,一次产4-8卵。

参考文献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Motacilla flav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9 August 2018].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黄鶺鸰.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Tobias, J. A.; Sheard, C.; Pigot, A. L.; Devenish, A. J. M.; Yang, J.; Sayol, F.; Neate‐Clegg, M. H. C.; Alioravainen, N.; Weeks, T. L.; Barber, R. A.; Walkden, P. A. AVONET: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ata for all Birds. Ecology Letters. 2022, 25 (3). ISSN 1461-023X. doi:10.1111/ele.1389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