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姓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姓鄉,是清代四川省的一個縣級行政區,直屬瀘州直隸州,原為九姓長官司土司地,光緒末,改設古宋縣

沿革[1][编辑]

  • 宋仁宗皇祐中,敘州將興文山區夷僚納土歸化為齊民,朝廷賜以九姓曰:“羅、列、呂、惠、樂、虞、董、尚、奇”[2]
  • 元世祖至元中,立九大族之後裔九人為總把,改立宋州為九姓羅氏黨蠻夷長官司,屬永寧路筠连州[3]
  • 明代初年,江南人任福隨傅友德入蜀,屢屢著勛績,洪武五年(1372年),差引夷使二人赴京納貢,朱元璋以任福熟夷情,敕授九姓司正長官職。洪武六年,九姓羅氏黨蠻夷長官司千戶改設九姓長官司,八年隸屬永寧宣撫司,任福任長官,治所設九姓場。土司正長官由任氏世襲。
  • 天啟三年,永寧宣撫司廢,改置敘永同知,屬敘州府
  • 天啟六年,改屬瀘州直隸州
  • 崇禎三年,長官任祈祿加授瀘州衛守備。
  • 清順治四年(1667年),九姓長官司長官任長清投清,仍任土司職,行政隸屬瀘州州判,軍事屬瀘州衛管轄。
  • 道光二年(1822年),改土歸流,改九姓土司為瀘州九姓鄉,隸屬瀘州。瀘州州判移駐瀘衛治理。
  • 光緒二十九年,永寧道台趙爾豐出巡邊地,以為「治匪安邊非變更舊制不可。」,趙任川督後,於光緒三十四年將九姓鄉援唐宋時羈縻宋州之名,改設古宋縣。
  • 宣統二年(1909)遂以九姓鄉為基礎,劃入納溪縣鎮溪鄉、江安縣共樂鄉、興文縣六合鄉、三官殿及拖船場和永寧州插花地,正式成立古宋縣。

註釋[编辑]

  1. ^ 興文縣誌編纂委員會編.《興文縣誌》.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第46-47頁
  2. ^ 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63,敘州·景物上,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中華書局1992年影印版,第4407頁
  3. ^ 乾隆《九姓司志》卷一建置沿革,四川大學圖書館館藏抄本,第2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