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 (藝術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喜悅(Swoon)
2014年
出生卡里冬妮婭.克里
1977年(46—47歲)
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
国籍美國
知名于街頭塗鴉藝術

喜悅(英語:Swoon;1977年),原名為卡里冬妮婭·克里(英文:Caledonia Curry),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之後隨家人搬到佛羅里達州生活。十九歲時於布魯克林普瑞特藝術學院學畫,因對傳統學院藝術講求形式規則的作品失去興趣,不想僅僅創作被收藏、販賣的作品,而轉向擁抱更多可能的街頭藝術。喜悅的作品沒有激進的標語,多以女性作為主要塗鴉形象,刻畫中下階層平凡的日常生活,並於其中展露對社會的關懷。此外,喜悅成為第一位進入紐約Deitch Projects畫廊舉辦個展的女性塗鴉藝術家。[1]她在幾乎由男性控制的街頭藝術世界,以女性之姿佔有一席之地,為當代重要的街頭藝術家之一。 [2]

早年生活[编辑]

喜悅成長於佛羅里達的戴通納海灘[3] ,她有著一個混亂的童年。父母皆為海洛因重度成癮者,在精神疾病與自殺傾向中苦苦掙扎。這段童年經歷後來成為喜悅創作的重要主題之一。喜悅十歲那年,父親終於成功戒毒,母親幫她報名了為退休人員開設的藝術課程,喜悅說:「一群八十歲的退休畫家接受了我,教我如何畫畫。因為他們,我成為一個專注、自信的藝術家。」 [4]

十七歲時,她曾作為交換生在布拉格(Praha)待過一年。那段期間,她去了維也納(Vienna)參觀,並開始對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與埃貢·席勒(Egon Schiele)著迷。[5] 十九歲那年她到了紐約布魯克林就讀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 of Art ),四年(1998-2001)求學生涯中,喜悅接受了西方古典的繪畫技巧和職涯教育,但她認為這樣的教育非常有限。她說:「他們告訴我,這就是你畫畫的方式,這些是你將來工作的畫廊,這就是你將來的生活。」[3]希望擺脫傳統框架束縛的喜悅,開始在紐約尋找可以進行創作的地方。當她在P.S.1當代美術中心看到戈登·馬塔-克拉克(Gordon Matta-Clark)的作品《建築的消滅》時,意識到她想做的東西是城市的一部分,並且是暫時的,而不是一個物件。[6]

1999年開始,喜悅開闢了自己的道路,為了讓常人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她的作品,她嘗試將畫有人像等身大的剪紙貼在建築牆面上。[7]

重要經歷[编辑]

喜悅與街頭藝術[编辑]

喜悅是第一位獲得廣泛認可的女性街頭藝術家。喜悅已經將她肖像作品貼到了世界各地的城市街道上,包括紐約、底特律、舊金山、倫敦、畢爾巴鄂、香港、傑爾巴、開羅、東京和雅加達。她繁複精細的小麥漿糊肖像是通過雕刻木板或油氈板,然後手工印刷,或通過一次切割幾層紙創作的。喜悅所創作的形象,大多源自家人、朋友或她所尊敬的人,主題則多源於城市景觀中未被發現或被忽視,或在城市本身的基礎設施中被邊緣化的事物。[3]

戴奇專案[编辑]

喜悅早期街頭肖像畫的成就,使她很快受到商業畫廊和藝術機構的追捧。2005年,於著名的戴奇專案(Deitch Project)畫廊,舉辦了在紐約的首次個展,展覽名稱即為其藝名:《Swoon》。喜悅此次展覽的靈感來源於香港九龍寨城,她希望能藉此喚起香港自治社區獨立發展、自主建設,並挑戰畫廊的空白空間。喜悅使用木頭、鐵絲網木版畫與白色剪紙圖像,製作了一個散亂宛如複雜城市的空間,剪紙與版畫的繁複圖形參考了高架、電線、火車等元素,裡面則放置她所刻畫形形色色的普通人。[8]

2008年喜悅再次回到戴奇畫廊,舉辦了分為兩部分的展覽:《漂浮城市》,探討全球化環境下的旅行遷移方式與社區、合作等元素。對於這場漂流冒險,喜悅表示:「這是一個思考後的產物。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思考如何在我們的世界去做藝術,如何在不期而遇的情況下讓人們接受你,如何讓事物引導世界進入一個不同的視覺方式。」喜悅手工製作了小船,並從紐約特洛伊出發,沿著哈德遜河岸為城鎮進行公開表演。喜悅與劇作家Lisa D’Amour,馬戲團作曲家Sxip Shirey和原創音樂製作人Dark Dark Dark共同創作了這場已船為背景的演出。船在2008年9月7日抵達位於長島的戴奇工作室,兩艘船被用繩子拴在25英尺高的紙雕上,紙雕呈現了姐妹相擁的樣子,是此次大型室內展覽的中心畫面。[8]

2009年喜悅再次組織藝術家啟航,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雖然他們並未獲得參展資格,但透過精彩的演講與表演,獲得了評論家Jerry Saltz的讚許與認可。[9]

2019年喜悅第三次在戴奇舉辦了個展:《蟬》(Cicada)。[10]

音樂盒[编辑]

音樂盒是由紐奧良空運公司於2011年邀請喜悅與其他藝術家一同發想的藝術裝置。音樂盒是音樂盒村(Music Box Village)第一代版本,喜悅希望藉由音樂盒支撐居民走過卡崔納颶風破壞後的重建過程。音樂盒是由木板搭建成的小屋,每間屋子中皆放有樂器。喜悅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可以自由演奏的空間:「我希望這個空間重建人們的快樂與想像力。」

2011年10月22日,音樂盒舉行了首演。這個計畫迎來了超過15000名觀光客,並接待了超過70名來自新奧爾良和國際的音樂家。緊接著項目進入了巡演,藝術家們在紐奧良城市公園、烏克蘭基輔和路易斯安那州建立了短期的表演裝置。2016年,這樣計畫被重新命名為音樂盒村,並舉辦第四次活動,以支持在紐奧良的上九區建立一個永久裝置。[11]

歷年展覽[编辑]

年份 展覽名稱 機構 地點
2020 七沈思(Seven Contemplations) Albright-Knox基金會 美國
2020 心臟通過手活著(The Heart Lives through the Hands) 當代工藝(Contemporary Craft) 美國
2020 菊科(Asteraceae) Underdogs Gallery 葡萄牙
2020 Swoon:時光膠囊(Swoon: Time Capsule) 慕尼黑城市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Urban and Contemporary Art) 德國
2020 緩慢重現(The Slow Reprise) LJ畫廊(Galerie LJ) 法國
2019 蟬(Cicada) 戴奇專案(Deitch Projects) 美國
2019 Swoon:時光膠囊(Swoon: Time Capsule) 城市藝術中心-波動(Fluctuart Centre d’Art Urbain) 法國
2019 Swoon:每幅肖像都是容器(Swoon: Every Portrait is a Vessel) 叛逆畫廊(Treason Gallery) 美國
2019 Swoon Galerie Henrik Springmann 德國
2018 破爛的赫卡特與記憶盒 Chandran Gallery 美國
2018 未來極簡(みらい みにま,Mirai Minima) Swoon當代藝廊(SNOW Contemporary) 日本
2018 Swoon:紐約(Swoon: New Work) LJ畫廊(Galerie LJ) 法國
2017 峽谷:1999-2017(The Canyon: 1999-2017) 當代藝術中心(Contemporary Art Center) 美國
2017 陪伴看不見得事物(To Accompany Something Invisible) 阿洛奇畫廊(Allouche Gallery 美國
2017 避風港(Haven) Skissernas Museum 瑞典
2016 塔拉薩(Thalassa ) 底特律美術館(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 Museum) 美國
2016 光火之後(The Light After) Library Street Collective 美國
2016 城市光火(City Lights) MIMA(MIMA Museum) 比利時
2014 Swoon:沈沒的祖國(Swoon: Submerged Motherlands) 布魯克林博物館(Brooklyn Museum) 美國
2013 祖國(Motherlands) LJ畫廊(Galerie LJ) 法國
2013 初雨的香氣(Petrichor) 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美國
2012 蜂巢(Honeycomb) Swoon當代藝廊(SNOW Contemporary) 日本
2012 嘰嘰喳喳(murmuration) 黑鼠計畫(Black Rat Projects) 英國
2011 人類世滅絕(Anthropocene Extinction) 波士頓當代美術館(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美國
2011 Swoon:塔拉薩(Swoon: Thalassa ) 紐奧良美術館(New Orleans Museum of Ar) 美國
2011 Thekla 地鐵畫廊(Metro Gallery) 澳洲
2010 複雜蜃景(Fata Morgana) LJ畫廊(Galerie LJ) 法國
2008 西爾維亞·埃琳娜的肖像( Portrait of Silvia Elena) Honey space gallery 美國
2008 淹沒你的船(Drown Your Boats) 新圖像藝術畫廊(New Image Art Gallery) 美國
2008 漂浮城市(Swimming Cities of Switchback Sea) 戴奇專案(Deitch Projects) 美國
2006 Swoon 布魯克林博物館 美國
2006 Swoon 紐約現當代美術館(MoMA) 美國
2005 Swoon 戴奇專案(Deitch Projects) 美國

參考資料[编辑]

  1. ^ 徐盛、夏梓《湖北美術學院—把它帶到街頭Swoon的公共藝術》,p1。
  2. ^ About. SWOON.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1) (美国英语). 
  3. ^ 3.0 3.1 3.2 Lehrer, Adam. New York Street and Installation Artist Swoon Uses Humanity as Her Most Powerful Tool. Forbes.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英语). 
  4. ^ Street Artist Swoon on Why Her Work Can Be Girly and Gritty. InStyle.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英语). 
  5. ^ 徐盛、夏梓,p1。
  6. ^ Swoon Biography – Swoon on artnet. www.artnet.com.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7. ^ https://sites.psu.edu/contemporarywomenartists/2014/11/17/swoon/#:~:text=%E2%80%9CSwoon%E2%80%9D%20was%20a%20name%20created,the%20name%20Caledonia%20Dance%20Curry.&text=Curry%20created%20the%20name%20Swoon,and%20running%20from%20the%20cops.
  8. ^ 8.0 8.1 SWOON. SWOON.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美国英语). 
  9. ^ Jerry Saltz on the 53rd Venice Biennale - artnet Magazine. www.artnet.com.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10. ^ Swoon: Cicad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11. ^ Music Box Village. musicboxvillage.com.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