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黃一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桂枝二麻黃一湯
源自《傷寒論》
剂型湯劑
组成
桂枝一兩十七銖
麻黃十六銖 去節
芍藥一兩六銖
生薑一兩六銖 切
甘草一兩二銖 炙
大棗五枚 擘
杏仁十六個 去皮
功用
辛溫解表,袪癢

桂枝二麻黃一湯,顧名思義是由桂枝湯二份及麻黃湯一份相合而組成的方劑,為太陽症處方,辛溫解表輕劑。用於治療服用桂枝湯後汗出太過所產生的病症。其產生的症狀有如瘧疾一般。

出處[编辑]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1]

功用[编辑]

祛癢,治出汗感冒、濕疹、蕁麻疹。

辨症要點[编辑]

  • 發熱惡寒,且熱多寒少:代表病人抵抗力仍佳。
  • 服用發汗解表藥(桂枝湯)後得大汗出,但不見口渴。感覺忽冷忽熱如得瘧疾,但一日二次以內。
  • 桂枝麻黃各半湯不同點在於,桂枝麻黃各半湯用於尚未發汗,而桂枝二麻黃一湯則是用於已發汗的情況,而且前者發熱惡寒如瘧的狀況是一天發作次數較多,熱多寒少;而後者一日最多發作二次。除此之外,此二方的表症皆為熱多寒少。[2]
  • 若脈微弱者,不可用此方,要改用桂枝二越婢一湯[3]
  • 身癢:病邪不能從汗排出(當汗不汗或汗出不澈),尚停留在皮膚下方,所以一定發癢;(若病邪至經筋則痛)[4]

方劑組成(漢制)[编辑]

桂枝一兩十七株、芍藥一兩六株、麻黃十六株,去節、生薑一兩六株,切、杏仁十六個,去皮尖、甘草一兩二株,炙、大棗五枚,擘。[1]

方義[编辑]

  • 麻黃湯、桂枝湯,前者用於無汗之太陽症,後者則用於有汗,兩者本來界限分明,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張仲景又將兩個方子合在一起用。[3]本方桂枝湯的劑量比麻黃湯多出一倍,亦可推知該方劑應用於有汗之症。
  • 麻黃宣肺,杏仁潤肺,二者合用可以預防麻黃讓肺中津液流失太過。
  • 桂枝解肌強心,讓肌肉鬆弛,亦方便將表皮的病邪從汗排出。[5]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傷寒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 尾台, 榕堂. 《類聚方廣義》. 學苑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7734003. 
  3. ^ 3.0 3.1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9講. [2018-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4. ^ 清.吳, 謙. 《醫宗金鑑》. 網路資料:《御纂醫宗金鑑》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張, 步桃. 《解讀傷寒論.藥物篇》. 遠流出版公司. 2005: 148, 191. ISBN 957-32-5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