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質溶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色質溶解(原文:Chromatolysis),指的是一種神經元細胞的病變過程。

說明[编辑]

在神經元的細胞質裡面具有一些尼氏小體(Nissel bodies,一種組織切片上較深色的塊狀物),這些尼氏小體其實是粗糙內質網(rough ER),即細胞內負責合成蛋白質的地方。

當神經元受到傷害,細胞骨架會試圖重新排列,此時,就能藉由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尼氏小體暫時性消失,而細胞質顏色變得比較白。等到細胞回復正常狀態之後,尼氏小體便會再度出現。

某些類型的神經元細胞(例如:小腦的Purkinje細胞)的色質溶解無法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但仍可改用電子顯微鏡或者免疫組織染色等方法來觀察。

分類[编辑]

色質溶解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1. 完全色質溶解(Complete chromatolysis):尼氏小體完全的消失,通常在神經元缺氧的狀況下會發生
  2. 中央色質溶解(Central chromatolysis):色質溶解只發生在細胞本體的中央部分,在邊緣處仍然可以看到尼氏小體。發生原因通常是因為軸突斷裂、退化,而逆回來影響細胞本體,因此又稱為逆行色質溶解(Retrograde chromatolysis)。
左:正常的神經元細胞具有尼氏小體(深藍色顆粒);右:色質溶解的細胞看不到尼氏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