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縛緣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連縛緣起,佛教術語,對於緣起的一種理論解說,為說一切有部四大緣起學說之一。與剎那緣起,同樣被歸類在《品類論》的思想中[1]。連縛緣起認為,緣起法不限於十二緣起支[2],實為一切有為法因果相續,無間相連。

概論[编辑]

連縛(梵語saṃbandhika),是前後無間隔相連接的意思。連縛緣起,認為緣起法遍及一切有為法[3]。《順正理論》記載,同類和異類的因果,都可前後無間相連:

連縛有多種,《大毘婆沙論》等以剎那連縛為主[4]。按《俱舍論記》的解釋,連縛緣起中因果為先後關係,而剎那緣起是因果在同一剎那[5]。《大毘婆沙論》認為剎那緣起與連縛緣起皆起源於《品類論》,對於連縛緣起說,曾表示特別的尊敬[1],但在十二因緣的解說上,仍是以分位緣起說為主[6]

現代研究[编辑]

水野弘元認為,剎那緣起與連縛緣起主要是用來說明順現業[7]

印順法師認為,連縛緣起中,一切有為法可以有同時的因果關係[8]

註釋[编辑]

  1. ^ 1.0 1.1 大毗婆沙論》:「《品類足論》作如是言:『云何緣起法?謂一切有為法。』問:此與彼論所說何異?答:此說不了義,彼說是了義。……復次緣起有四種:一、剎那,二、連縛,三、分位,四、遠續;此說分位遠續,彼說剎那連縛。」
  2. ^ 法救雜阿毘曇心論》:「展轉相縛故,說連縛因緣。根本展轉久遠義,非唯十二支說緣起,若生、若所生,一切有為法說緣起。」
  3.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9:「復有說者,剎那、連縛,如《品類足》,俱遍有為。」
    普光著《俱舍論記》卷9:「連縛,俱遍有為。通情、非情、有漏、無漏。剎那不同,故敘異說。連縛意同,故不別解。無間名連,相接為縛;或鄰次名連,相屬名縛。故《正理》云:連縛緣起謂同異類因果,無間相屬而起。」
  4. ^ 佛大先修行方便禪經》:「連縛有六種:一曰、生,二曰、分,三曰、趣,四曰、生門,五曰、剎那,六曰、成壞。……剎那者,觀五陰,念念相續,生滅不斷,是名剎那連縛也。……」
  5. ^ 普光著《俱舍論記》卷9:「應知四種緣起差別者:剎那緣起,謂同一剎那相望而說。若據前解,唯是有情、有漏;若據後師,亦通非情、無漏。餘三緣起,皆據前後相望說也。」
  6. ^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此論,唯說有情數緣起法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復次、不應責此作論者意,以作論者依經作論,契經唯說有情數緣起法,故此亦爾。」「如說:無明緣行。阿毘達磨諸論師言:此中意說分位緣起,故此行聲,說五取蘊。」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六章〈大乘時代之聲聞部派〉:「這四說,毘婆沙師認為都是合理的;特別是世友的連縛緣起,通於一切有為法,受到《大毘婆沙論》編集者的稱讚:「是了義」說,「 是勝義」說。然佛說十二緣起重於惑業苦的三世因果;聲聞乘法重於生死的解脫,所以毘婆沙師還是以分位緣起為主。」
  7. ^ 水野弘元〈原始佛教的心〉:「後世阿毗達摩中,也有部派將緣起說連結三時業,而說剎那緣起、連縛緣起、分位緣起與遠續緣起。不過,剎那、連縛二緣起意指『順現業』,分位緣起指『順次業』,遠續緣起指『順後業』。我想,原始經典的緣起說大多與現實中具體生起的『順現業』有關。」,收入《佛教教理研究》。
  8. ^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六章〈大乘時代之聲聞學派〉:「連縛(梵語saṃbandhika)緣起:世友《品類足論》說:『云何緣起?謂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通於有漏、無漏;有先後或同時的因果關係,所以名為連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