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莎莉 (1964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风莎莉 (Sally)
台风(日本
五级超级台风(美国
形成1964年9月3日
消散1964年9月11日[1]
最高风速10分钟持续 280公里/小时(175英里/小时)
1分钟持续 315公里/小时(195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895百帕毫巴);26.43英寸汞柱
死亡至少200人
损失> $137万(1964年美元
影响地区马里亚纳群岛
吕宋岛
巴丹群岛
巴布延群岛
台湾
香港
韩国
1964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超级台风莎莉 (英语:Typhoon Sally, PAGASA:Aring) 为1964年太平洋台风季热带气旋之一。在香港,天文台悬挂七号风球、五号风球及六号风球(即现今之八号东北、西北及西南信号)[2],造成5死56伤4失踪[3]

概述[编辑]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风暴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一个热带低气压在9月3日早上于关岛东南偏东约1660公里形成[4],它初时向偏西方向移动,并在当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莎莉,莎莉其后在9月4日增强为台风,并在9月6日清早增强为强烈台风(三级台风),到了9月6日下午,莎莉更进一步增强为四级台风,莎莉的强度在9月7日下午达至巅峰[5],一分钟中心平均风力达115节(215km/h),中心气压更低至900HPA[6],莎莉其后开始缓慢减弱,在9月9日晚上减弱为强烈台风,总计莎莉保持了3日半超级台风的强度[5],与此同时,莎莉亦在9月9日横过巴林坦海峡,于下午进入南中国海[4],因此天文台在9月9日,早上11时悬挂一号风球,随著莎莉在9月10日进入香港附近400公里,天文台9月10日早上2时悬挂三号风球,莎莉进一步抵达香港附近300公里时,天文台在9月10日早上10时30分悬挂七号风球(即现今之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5],(根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资料,莎莉进入南海后,中心气压回升至970HPA左右,中心风速约85节)[6],到了中午时份,莎莉已进入香港附近200公里,随著风向渐由东北转为西北,天文台在下午4时40分改挂五号风球(即现今之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受地形阻挡影响,天文台在此时只吹和缓程度的西北偏北风,到了晚上9时,莎莉已移至香港天文台东北偏东约70公里,随著风向转为偏西,地形阻碍顿时消失[4],天文台在2小时内由清劲程度增至烈风程度,烈风只持续约40分钟[5],风力便开始减弱,在午夜前约下午11时,莎莉最接近香港,约在香港东北约60公里掠过,天文台的风力已再次减弱至清劲程度,随著风向转为西南,天文台在下午11时30分改挂六号风球(即现今之八号西南烈风或暴风信号),由于莎莉在清晨移至香港160公里外[7],本地烈风又已经减退,因此天文台在9月11日早上3时20分改挂三号风球,而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更在早上5时10分除下[7],莎莉虽然比数日前袭港的露比更强(生成位置比露比更东而且进入南海时没有登陆吕宋)[6],但因在南海采取较西北路径而在香港东面登陆[8],令香港处于热带气旋的可航半圆内,香港只受烈风影响[9],沙莉对香港的破坏主要是登陆后引进的西南气流而产生的暴雨,9月11日上午约6时,筲箕湾圣十字径村附近生山泥崩泻[7],摧毁了两间屋,共造成8死,2伤的惨剧[9][10][11]

参考资料[编辑]

  1. ^ Digital Typhoon:Typhoon 196418 (SALLY). 国立情报学研究所.  (英文)
  2. ^ 热带气旋警告及信号资料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3. ^ 一九六零年以来热带气旋在香港所造成的人命伤亡及破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4. ^ 4.0 4.1 4.2 Climatological Data: National Summary (Annual 1964) (PDF). Climatological Data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United States Weather Bureau). 1965, 15 (13) [June 12, 20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June 12, 2020) –通过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5.2 5.3 1964 Super Typhoon SALLY (1964247N09159). IBTrACS - 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Asheville. 2018 [June 28,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6.0 6.1 6.2 Cassidy, Richard M. (编). Annual Typhoon Report, 1964 (PDF) (报告). Annual Typhoon Report. Guam, Mariana Islands: Fleet Weather Central/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February 15, 1964 [June 12, 20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7.2 Woon-Pui, Kwong (April 1974). "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 In Hong K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Hong Kong, China: Hong Kong Observatory. Retrieved July 3, 2020
  8. ^ Essoyan, Roy (September 11, 1964). "Typhoon Sally Hits Hong Kong". The Oregon Statesman (168). Salem, Oregon. Associated Press. p. 26. Retrieved July 4, 2020 – via Newspapers.com.
  9. ^ 9.0 9.1 Shing, Pun Kwok. A Survey of the Climatological Phenomena of Typhoons of Western N. Pacific Oc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Special Preference to Hong Kong (学位论文).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y 1966. 
  10. ^ 工商晚报, 1964-09-12 第1页
  11. ^ 华侨日报, 1964-09-14 第5页

相关条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