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蔽效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掩蔽效應是聽覺系統對一種聲音的感知被另一種聲音所阻礙的現象。[1] 在頻域上的聽覺掩蔽效應一般被稱為「同時掩蔽」或「頻域掩蔽」,在時域上的掩蔽被稱為「時域掩蔽」或「非同時掩蔽」。

同時掩蔽[編輯]

一種聲音被另一種同時發出的聲音所掩蓋,稱為同時掩蔽。例如,在1kHz頻率上發出的聲強較大的聲音,可能會將在1.1kHz頻率上聲強較小的聲音掩蓋。同樣地,在440Hz和450Hz上分別先後發出的兩個聲音可以被清楚地分辨,但當它們同時發出時,就會變得難以識別。

時域掩蔽[編輯]

時域掩蔽發生在時間上相鄰的聲音之間。噪音在欲聽到的聲音之後,稱為超前掩蔽;噪音在該聲音之前,則稱為滯後掩蔽。一般來說,超前掩蔽很短,只有5~20ms,而滯後掩蔽可以持續50~200ms。[2]

參考資料[編輯]

  1. ^ Gelfand, S.A. (2004) Hearing-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Acoustics 4th Ed. New York, Marcel Dekker
  2. ^ 林福宗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多媒体技术 12.1.3 掩蔽效应.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