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靈隱山,又名靈苑山仙居山稽留山,俗稱西山,由飛來峰、白猿峰、稽留峰(雞籠山)、月桂峰和蓮花山五座山峰組成,山上泉水統稱武林泉,因為靈隱寺在此山中得名。因為西湖之水源於此處,故以西湖舊名武林水名之,故有人考其為武林山,其泉出為武林泉。在《漢書》中「武林山」泛指西湖南北諸山,爾後成化年間《杭州府志》將「武林山」指為靈隱山後北高峰。《定山小識》考唐代西湖諸山為「武林山」,六朝時又叫「靈隱山」,後由於靈隱在於西湖北路,所以唐人分南路諸山為「界石山」。現今的靈隱山只指代靈隱寺周圍的山峰。[1][2]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奚柳芳. 钱唐故址考. 學術月刊. 1985, (5): 75–79 [202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4). 
  2. ^ 吳慶坻 (編). 杭州府志. 山水三 卷二十二. 民國十一年.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靈隱山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