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橞越南語Trịnh Huệ鄭橞,1704年—1751?),越南後黎朝時期鄭族宗室、宰相,越南科舉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生平[編輯]

鄭橞,祖籍清華處永福縣槊山鄉,屋汴上鄉[1],定居廣昌縣不群社[2]鄭族宗室,鄭松之玄孫,純義公鄭楊之曾孫。[3]

鄭橞生於正和二十五年(1704),20歲參加保泰四年(1723)癸卯科鄉試,一舉考中四場,成為鄉貢,後出仕為郎中。永佑二年(1736年)丙辰科,鄭橞參加鄭王府舉行的府試。因鄭橞與宦官洽郡公黃公輔關係密切,在黃公輔的影響下,鄭槓擢鄭橞為進士及第第一名,也就是越南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4]。儘管鄭橞素來有名望學識,然而因為此事受到世人的議論,鄭橞自己也無法辯白。這一年鄭橞33歲。

永佑三年(1737),鄭橞成為東閣大學士,添差府僚。永佑五年(1739)六月,急於進取的鄭橞在黃公輔的幫助下,取代宰相禮部尚書吳廷碩,升任刑部尚書、參從,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執政生涯。鄭橞登第數年,便迅速躥升,與黃公輔相互勾結,表里唱和,政令煩亂嚴切,國內動亂愈演愈烈。八月,參從吏部尚書范謙益也被排擠出朝堂。

永佑四年(1740)正月,阮貴憼鄭檡武必慎阮公宷等人發動庚申靖難,擁戴王太弟鄭楹親政,誅殺黃公輔,奪取政權。作為黃公輔同黨,與太上王鄭槓的舊臣,鄭橞很快被罷官下獄。次年六月,廷議以鄭橞未曾參與黃公輔謀逆,且為宗室成員,赦免了鄭橞。重新啟用鄭橞為翰林院承旨,尋升國子監祭酒,但是剝奪公爵。後來鄭橞又出任山南承政。景興十二年(1751)春,鄭橞被召回京師,勘問詞訟。不久後,鄭橞去世,追贈右侍郎。

家族[編輯]

曾祖:純偉公鄭楊

兄弟:

  • 鄭棕,龍德元年(1732)壬子科鄉試中四場

同族:

  • 鄭樽,癸卯科所舉中弁生合式
  • 鄭𣞍,景興二十四年(1763)癸未科所舉中弁生合式,造士中項。

參考條目[編輯]

注釋[編輯]

  1. ^ 今屬清化省永祿縣永雄社汴上村
  2. ^ 今屬廣昌縣廣盛社不群村
  3. ^ 《科榜標奇》:「公諱橞,永福槊山,宗室太王弟厚郡公之弟,屋廣昌不群。舉秋試,累補郎中。公刻心舉動,文學醖籍。」《南風》合刊第廿一卷·第一百二十四期·〈鄭氏世家〉
  4. ^ 永佑二年進士題名碑. [2018-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