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網球錦標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網球錦標賽(英語:World Championship Tennis,簡稱 WCT),或稱為「世界網球錦標賽巡迴賽」,成立於1968年,是一項男子職業網球巡迴賽事(第一批選手於1967年底簽約),一直持續到1990年ATP巡迴賽創立。與WCT簽約的網球選手們根據他們在WCT巡迴賽中的比賽成績在一個特殊的WCT排名中排名。

WCT對網球的商業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它制定了一個決勝局制度,並為球員配備彩色服裝,這在當時是一個激進的想法。WCT還強烈鼓勵觀眾為選手加油,而不是像以前那些更古板的網球觀眾那樣禮貌地鼓掌,他們公開強調他們的獎金結構和特別獎金池是吸引頂級選手的激勵因素。大獎賽網球巡迴賽(Grand Prix tennis circuit)和世界網球錦標賽(WCT)是當前男子選手所參加ATP巡迴賽的兩個前身,逐漸合併形成現在的ATP巡迴賽。現在一些知名網球賽事源自於WCT巡迴賽體系。

歷史[編輯]

世界網球錦標賽於1967年9月由來自新奧爾良的體育推廣人大衛·迪克森英語David Dixon (businessman)創立,他親眼目睹了職業網球巡迴賽在開放時代之前的慘澹狀況,當時他觀看了一場羅德·拉沃肯·羅斯威爾間堪稱巨頭對陣的比賽,但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他覺得很遺憾。[1]那年8月,他向拉馬爾·亨特英語Lamar Hunt小艾爾·希爾英語Al Hill Jr.提出了舉辦職業網球巡迴賽的想法,兩人同意投資。[2][3] WCT是在七十年代早期簽訂合同的職業網球巡迴賽。

參加WCT最初的8名選手約翰·紐康姆托尼·羅奇尼古拉·皮利奇羅傑·泰勒皮埃爾·巴爾泰斯布奇·布赫霍爾茲英語Butch Buchholz克利夫·德賴斯代爾丹尼斯·拉爾斯頓英語Dennis Ralston等被成為WCT「八傑」(「Handsome Eight」)。第一屆WCT錦標賽於1968年1月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使用的是VASSS記分系統。據體育記者羅德·漢弗萊斯英語Rod Humphries稱,第一項賽事是在澳大利亞七號電視網電視演播室的停車場倉促組織了比賽,托尼·羅奇贏得了冠軍。第一屆美國WCT錦標賽於1968年2月在堪薩斯城舉行。[4][5]1968年3月,亨特和希爾接管了迪克森在WCT公司50%的股份,迪克森離開了該組織。WCT在第一年的運營中虧損了30萬美元。小艾爾·希爾成為WCT的新總裁。[6]

到1970年初,WCT已簽署了其他球員,(馬蒂·里森雷蒙德·摩爾英語Raymond Moore (tennis)湯姆·奧克爾英語Tom Okker阿瑟·阿什),7月開始又從其他主要專業組織挖角知名球員,比如與WCT競爭的全國網球聯盟英語National Tennis League(NTL),後者是大獎賽網球巡迴賽的組織者,當時他們旗下有不少簽約球員,比如肯·羅斯威爾安德烈斯·希梅諾潘喬·岡薩雷斯弗雷德·施托勒羅伊·愛默生等。[7]

1971年,WCT巡迴賽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到21個巡迴賽賽事。[8]

1971年7月,在國際草地網球聯合會(ILTF)的年度會議上,投票決定從1972年開始禁止所有與WCT簽約的職業選手參加ILTF的比賽以及使用ILTF的場地。[9] 在1971年的WCT賽季結束時,該賽季排名前八的選手根據他們的WCT排名被列為種子選手,並在11月參加了年終總決賽,這非常類似於競爭對手大獎賽網球巡迴賽在兩周前舉辦的網球賽事,被稱為「大師賽英語Tennis Masters Cup」。由於商業原因,從1972年開始,這項在室內地毯上舉行的網球賽通常於每年的春季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舉行,後來被稱為WCT總決賽英語WCT Finals。這項賽事持續了19年,最後一次舉辦是在1989年。這種比賽形式一直延續到職業網球聯合會(ATP)所組織的年終總決賽中。

1972年4月,ILTF和WCT達成協議,將1973年的巡迴賽分成1月到5月舉行的WCT巡迴賽和剩餘時間舉辦的大獎賽巡迴賽。在這個協議下,WCT選手再次被允許參加大獎賽。[10]

1978年,WCT巡迴賽併入了大獎賽巡迴賽。1981年4月30日,WCT宣佈退出大獎賽巡迴賽,並在1982年建立自己的全年賽季。根據拉馬爾·亨特的說法,他們退出的原因是大獎賽巡迴賽管理機構——男子職業網球委員會對他們施加的限制。[11]1983年1月,WCT起訴男子國際職業網球理事會英語Men'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Tennis Council(MIPTC) ,職業網球聯合會(ATP)和國際網球聯合會(ITF),聲稱這是不公平的競爭限制。1983年11月達成解決方案,WCT從1985年開始重新加入大獎賽巡迴賽。

1989年是WCT的最後一個賽季。ATP從1990年起建立了自己的網球巡迴賽。1990年8月28日,在紐約森林小丘舉辦WCT冠軍巡迴賽英語Tournament of Champions之後,WCT宣佈解散。[12]

相關[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John Barrett (編). World of Tennis 1971. London: Queen Anne Press. 1971: 141–144. ISBN 978-0362000917. 
  2. ^ Hunt gains breakthrough with TV tennis contract. The Windsor Star. November 4, 1971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透過Google News Archive. 
  3. ^ Tom Koch. It Was 20 Years Ago Today. D Magazine. March 1988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6). 
  4. ^ Frank Deford. Now Tennis Goes Mod. Sports Illustrated. Vol. 28 no. 6. February 12, 1968: 12–15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9). 
  5. ^ Tennis Amateur Says Wage Runs About $9,600 a Year. Lawrence Journal-World. AP. January 4, 1968: Eleven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6. ^ Bob Briner; Frank Deford. But It Looked Like A Great New Racket. Sports Illustrated. Vol. 34 no. 16. April 19, 1971: 56–64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9). 
  7. ^ Lamar Hunt obtains six pro tennis stars. Eugene Register-Guard. July 29, 1970: 2D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透過Google News Archive. 
  8. ^ Wind, Herbert Warren. Game, Set, and Match : The Tennis Boom of the 1960s and 70s 1. New York: Dutton. 1979: 65–70. ISBN 0525111409. 
  9. ^ Bud Collins. The Bud Collins History of Tennis 2nd. [New York]: New Chapter Press. 2010: 160. ISBN 978-0942257700. 
  10. ^ ITF – History.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 (ITF).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3). 
  11. ^ John Barrett (編). World of Tennis 1982需要免費註冊. London: Queen Anne Press. 1982: 167–177. ISBN 0356085961. 
  12. ^ W.C.T. Out of Business.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8, 1990 [2022-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