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專制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方專制主義(英語:oriental despotism),指在西方傳統中,對於專制主義及亞洲東方文化的一種觀點。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正式形成學術名詞則是來自德裔美籍漢學家魏復古在1957年發表的漢學鉅作《東方專制主義—對於集權力量的比較研究》(Oriental Despot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tal Power[1]。此書被克拉克洪認為是「所有研究人類社會的嚴肅學者的一本必讀書籍」,甚至將這本書與馬克思的《資本論》和韋伯的《經濟與社會》相提並論。[2]日本有關中國水利史的研究,最早就是圍繞魏復古的東方專制主義論展開的。

魏復古於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期,曾與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辯論,後者遵循斯大林的格言,即所有社會都經歷了歷史增長的相同階段,因此亞洲必須遵循這一階段。當他從納粹德國監獄獲釋時,他於1933年與妻子來到美國,並多次前往中國進行研究。在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莫斯科的正統理論家拒絕了魏復古的觀點,因為它們不同於斯大林的觀點,而中國馬克思主義者也拒絕了它們。一篇1936年的論文《灌溉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提到,帝國的成功取決於對灌溉的控制,灌溉增加了農業產量,以及漕運量,從而使政府獲得了軍事和財政控制。1930年代,魏復古還與歐文·拉鐵摩爾建立了學術關係。拉鐵摩爾與魏復古一樣,對生態結構和物質條件感興趣。

《東方專制主義》認為東西方社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形態,東方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與治水密不可分。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必須建立一個遍及全國的組織。 「因此,控制這一組織的人總是巧妙的準備形式最高統治權力」,君主專制便由此形成。而中國正是這一特徵的集中反映。

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在1959年批評魏復古的這本著作「失實」、「偏見」,「不幸的是,我們現在手頭所有的是一本後人只能與冷戰時期具體情況相聯繫才能理解的政治讀物,而不是一種成熟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學術著作。

該書在1989年出版中譯本之後[2],當時的中國學術界對此感到失望,「對於這樣明顯有反動政治意圖的書,如果任其流行,不加批判,那顯然是不對的」。「魏復古……對中國問題是花了功夫的。它的整體傾向和基本結論都是錯誤和反動的,但也不排斥個別的地方有合理的成分或值得引起注意之點。」[3]為此,1990年和1994年還舉行了兩次專題討論會,從理論上和學術上對這本著作進行批判。並且在1997年出版了《評魏特夫的〈東方專制主義〉》一書[4]

參看[編輯]

參考書目[編輯]

  1. ^ Wittfogel, Karl A. Oriental Despot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tal Pow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6年11月19日. ISBN 9780300010541. 
  2. ^ 2.0 2.1 A.·魏特夫, 卡爾. 东方专制主义: 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11月19日. ISBN 9787500405122. 
  3. ^ 行龍. 從「治水社會」到「水利社會」. 《讀書》. No. 第8期. 2005年: 55-62. 
  4. ^ 李祖德; 陳啓能 (編). 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 ISBN 978750042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