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公民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丁公民權拉丁語ius LatiiLatinitas,或Latium)是羅馬人給予被征服地區人的一種介於完整的羅馬公民和無公民權者(外來者或外鄉人,拉丁語peregrinus)之間的公民權,因最早授予拉丁人而得名。拉丁公民權最重要的內容包括:

  • 交易權拉丁語commercium):允許有拉丁公民權者在任何拉丁城市擁有土地,且可以與該城市的公民締結擁有法律強制力的合同。
  • 通婚權拉丁語conubium):允許有拉丁公民權者與其他任何拉丁城市中的居民合法結婚。
  • 遷徙權拉丁語ius migrationis):允許有拉丁公民權者獲得任何其他任何拉丁城市的公民權,只要他在該城永久定居。

起源[編輯]

拉丁戰爭(前340-338年)中,拉丁同盟(一個由30個左右的拉提姆平原上的城鎮組成的聯盟)被羅馬擊敗並為後者所解散。四個最近的城鎮被併入羅馬,並被賦予完全的羅馬公民權,兩個基本保持了至少是形式上的獨立。其他拉丁城鎮被許諾保留以前的地位的同時,只允許其和羅馬簽約而不得互相簽約。這類城市的男性居民(女性沒有公民權)被賦予了一種有別於羅馬公民權的全新身份。與完整的羅馬公民權相比,它是一種沒有羅馬的選舉權和參政權的公民身份,但是其餘所有羅馬公民享有的「私權」都被完整保留了下來[1]

這在當時是一種「雙贏」的安排:對於戰敗的拉丁人而言,由於必須到羅馬的公民大會現場才能參加選舉,因此缺少「公權」的拉丁公民權與羅馬公民權並沒有實質區別,因而也樂意接受;對於羅馬人而言,它能確保羅馬人對這些地區的有效統治,還能在戰時向其徵召輔助兵種並分攤費用,還能確保羅馬人在當地隨意享有自身的公民權。

隨後,部分拉丁同盟所建立的殖民地也被授予拉丁公民權,並且這樣的殖民地數目不斷增加,在前171年擴展到了意大利以外,位於西班牙的卡爾提亞。

帝國時期[編輯]

隨着凱撒奧古斯都時期的急速擴張,拉丁公民權被更頻繁的作為政治工具予以應用。拉丁公民權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當地的市政官員在任期屆滿後能夠獲得羅馬公民身份以及行省民在輔助軍團中服完役之後也能獲得羅馬公民權,確保當地精英階層能夠逐漸融入羅馬人的生活和文化圈,並向羅馬效忠。在公元123年,皇帝哈德良對拉丁公民權作出了一個關鍵的變更,這個所謂「擴大的」拉丁公民權(拉丁語Latium maius)使得所有殖民地或行省的市政官員、城鎮的十人委員會成員擁有了羅馬公民身份[2]

拉丁公民權往往作為羅馬帝國的禮物給予它所偏好的個人或者市鎮,有時甚至是整個行省,例如74年,皇帝維斯帕先就曾給予整個西班牙以拉丁公民權。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着獲得拉丁公民權的地區就自動獲得了地方自治。通常而言(包括在西班牙的這次),正式的地方自治法令往往在幾年後才頒佈。

拉丁公民權和羅馬公民權[編輯]

拉丁公民權是非羅馬人獲取完整的羅馬公民權的一個中間步驟。在共和國時期,有拉丁公民權者擁有除投票權外羅馬公民的大部分權利。此外,只有有公民權者才能在羅馬參政或在羅馬軍隊作為軍團士兵服役(其他民族的人可以作為騎兵、弓箭手等「輔助部隊」參戰,並且羅馬軍隊的「輔助部隊」長期由外族組成)。在同盟者戰爭 (前91到88年)後,整個意大利都被賦予了羅馬公民權,並且在凱撒和奧古斯都時期擴展到各個西部行省。最終在212年,皇帝卡拉卡拉頒佈了安東尼努斯敕令,賦予帝國境內所有出生自由者以完整的羅馬公民身份。由此,拉丁公民權的象徵意義遠遠超過了其政治意義。

作用[編輯]

和羅馬頒佈的一系列法律一樣,作為一項有效且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統治措施,拉丁公民權拉近了羅馬人與非羅馬人之間的距離,融洽了彼此的關係。特別是最初獲得此身份的拉丁人,成了羅馬人最可靠的盟友。在漢尼拔肆虐意大利期間,他一直想拉攏羅馬在意大利的盟友。南部的許多城邦(主要是希臘城邦)雖然都投靠了漢尼拔,但是整個意大利中部還有南部的幾個拉丁城邦卻沒有因羅馬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而拋棄羅馬[3]

希臘人相比,羅馬人的做法更聰明。希臘人為了保持城邦公民的純粹血統,不容任何外族血統滲入的狹隘做法,斷送了雅典斯巴達的繁榮,同時還加速了其滅亡。在雅典共和國最繁榮的時期,公民總數卻從30,000降至21,000[4]。而羅馬人跳出了城邦制狹隘的政治框架,發展了一種在整個帝國範圍內通用的法律和公民制度。正如維吉爾指出的那樣,希臘人也許是更優秀的雕塑家雄辯家思想家,但只有羅馬人才懂得如何統治一個帝國[5]

參考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夏遇南. 罗马帝国. 三秦出版社. 2000: 64–66頁. ISBN 7806283811 (中文). 
  2. ^ Mary T. Boatwright. Hadrian and the Cities of the Roman Empir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6月8日) (英語). 
  3. ^ 夏遇南. 罗马帝国. 三秦出版社. 2000: 113頁. ISBN 7806283811 (中文). 
  4. ^ 愛德華·吉本. 第二章 罗马帝国的团结和国内的繁荣。行省和纪念碑。农业的进步。. 罗马帝国衰亡史. 黃宜思 黃雨石譯. 商務印書館. 2007: 第32頁. ISBN 7100019044 (中文). 
  5. ^ 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