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熱比亞與賽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熱比亞與賽丁 
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艾合買提·孜亞依的作品
翻譯者趙維新
國家中國新疆喀什地區
語言維吾爾語(後被翻譯為漢語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熱比亞與賽丁》(維吾爾語رابىيە- سەئىدىن‎)是一篇講述19世紀喀什噶爾當地年輕人愛情的長篇敘事詩。由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於1837年創作。20世紀八十年代,維吾爾詩人艾合買提·孜亞依對其進行過再創作,創造出歌劇、詩體小說及新版的長篇敘事詩。因為翻譯不同,熱比亞可能被譯作熱碧婭、熱比婭、熱碧亞,而賽丁則可能被譯為賽依丁。因為與中原文化的《孔雀東南飛》等長篇敘事詩所敘述的故事相似,一些學者曾將這些作品進行過文學比較[1][2]。在《熱比亞與賽丁》完成之前維吾爾文學中依據真人真事的作品是少見的,《熱比亞與賽丁》作為敘事詩,為創作與現實相結合提供了重要的經驗,使得其在維吾爾文學史上的位置非常重要[3]

熱比亞與賽丁的相關藝術作品[編輯]

維吾爾達斯坦[編輯]

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版本的達斯坦[編輯]

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a]從1837年開始撰寫他著名的《愛情長詩集》,《熱比亞與賽丁》便是其中之一,《熱比亞與賽丁》取材於作者生活的時代,希吉來歷1264年(公元1834年)發生在伽師縣下一個小村莊裏的故事。這部達斯坦(長篇敘事詩)採用了類似《瑪斯納維》的雙行詩形式,將散文與詩體融為一體,既繼承了維吾爾長詩的傳統又非常通俗化。全書1020行詩,語言通俗精煉,雖是使用古代維吾爾語寫成,但與現代維吾爾語修辭手法、語法上差距不大[4]。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創作的《熱比亞與賽丁》被認為是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將突厥語蘇菲主義文學成就之一《五卷詩》中的一首徹底民族化後的作品[5]。同時,這部《熱比亞與賽丁》也被認為是開闢了維吾爾達斯坦創作中的實主義道路[6]

艾合買提·孜亞依版本的達斯坦[編輯]

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創作《熱比亞與賽丁》後,熱比亞和賽丁兩人的合墓便成了喀什地區的一個文化景觀,時常有作家、年輕人前來祭掃這對勇敢追求愛情的前人。艾合買提·孜亞依甚至將這種情況寫進了他的版本裏:

這裏成了人們的聚會之地 , 不斷有新奇的故事和傳說被講起。

——艾合買提·孜亞依,《熱比亞與賽丁》

艾合買提·孜亞依從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版里獲得啟發,並在20世紀80年代創作了同一個主題的歌劇、詩體小說以及同名長詩《熱比亞與賽丁》。艾合買提·孜亞依版全文共439頁,分為51章,其中第1章到第15章講述了故事背景,比如維吾爾歷史、文化、民間習俗等,為長詩主題進行鋪墊。第16章到第44章講述了兩位年輕人的愛情悲劇。第45到第51章則介紹了關於這部民間傳說的研究,包括引發的民俗活動等[7][1]

艾合買提·孜亞依與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兩部同名達斯坦的一個重要不同是艾合買提·孜亞依版將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加入了長詩中,精心描繪的喀什人文成為有研究價值的民俗文化資料。除此之外,艾合買提·孜亞依也通過這篇長詩將阿不都熱依木·尼扎里版「故事套故事」的敘事模式改為「不同人講述不同的故事」的模式。另外,兩者文字語也有所不同,艾合買提·孜亞依是處在古典時代落幕、現代文學開始的交界的詩人之一,從他的作品便能讀出維吾爾書面語的發展變化[8][9]

音樂劇[編輯]

除了長篇敘事詩,《熱比亞與賽丁》也在1942年被改編成了一部5幕9場音樂劇並在20世紀40年代被多個劇團排演過。隨着維吾爾文化促進會的成立,大量維吾爾民間故事和傳說都被改編成了舞台劇或者音樂劇,《熱比亞與賽丁》便是其中之一。艾合買提·孜亞依將該劇改編後由喀什地區維文會下屬的文工團第一次在舞台上表演,隨後哈密維文會等接近60個地縣級藝術團先後表演過《熱比亞與賽丁》這部劇。1947年,《新疆日報》也對這部音樂劇進行過發表[10][11][12]

1981年,新疆歌舞劇團在1942年版《熱比亞與賽丁》音樂劇基礎上創演了新版本的《熱比亞與賽丁》。編劇為塞買提·杜朵依力,導演是曹起志,作曲包括哈里斯·阿西魯夫、艾拜杜拉·吐爾地和周吉。新疆歌舞劇團根據喀什地區民歌為素材重新創作了富有維吾爾民族風格的7/8拍節奏並使用了有力且飽含滄桑感的旋律,加上西方的功能英語Function_(music)和聲,管弦樂隊與民族樂隊的混合,使得歌劇音樂充滿戲劇性和感染力,同時也表現出熱比亞與賽丁兩位年輕人內心的情感和情緒。唱段上賽丁獨唱通過使用不同的節拍來增強賽丁這個年輕人的性格表現。熱比亞與賽丁第一場二重唱「園中的美景令人醉」,前半段使用2/4節拍,表現在園中相會的情景而後半段使用3/4節拍來表現熱戀中的二人內心的激動與快樂。而第二場二重唱的旋律取材於喀什民間音樂,賽丁唱段使用7/8節拍,有力的旋律表現了賽丁受到壓迫試圖反擊的陽剛之氣。熱比亞唱段則使用了9/8節拍與賽丁唱段產生明顯對比,柔和卻不失剛毅的旋律表現了熱比亞為愛情甘願受苦的性格[13]。「中國小提琴第一人」馬思聰也曾將《熱比亞與賽丁》改編為歌劇,並起名為《冰山下的戀歌》[14]

出版物[編輯]

1959年,阿不都熱依木·那扎里版的達斯坦由作家出版社曾以《熱碧亞-賽丁》為書名將其出版,由岩石整理,趙維新翻譯。198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將這篇長詩選入該社出版的《阿不都熱依木·那扎里愛情故事詩選》之中,1985年,維吾爾語艾合買提·孜亞依版《熱碧亞與賽丁》被民族出版社出版[3][15][16]

故事梗概[編輯]

喀什噶爾伽師巴依託卡伊有一條亞曼雅爾大渠(又稱泰里維楚克河),河畔有一個小村莊叫克柯奇,村裏有一位美麗的少女熱比亞,她的父親叫做亞庫甫,家境殷實。村里還有一戶人家父親叫伊布拉音,兒子叫賽丁,家中貧苦。賽丁看上了亞庫甫的美麗善良的女兒,經過了解和試探後,熱比亞對勤勞、忠貞的賽丁也芳心暗許。賽丁的父親伊布拉音看到兒子因為愛情茶不思飯不想,於是便前往亞庫甫家提親。亞庫甫卻希望將自己的女兒嫁入村裏的豪門佳比爾家,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聲譽從而能獲得更多的財富。所以他把伊布拉音的提親視為對自己家族的玷污,拒絕了提親。賽丁在聽聞這個結果後,曾試圖與熱比亞私奔卻遭遇失敗甚至被佳比爾陷害入獄。無法與心愛的女子長廂廝守,使得賽丁精神日漸頹靡,嘴裏一直呼喊着熱比亞的姓名,哭嚎着跑遍了各個陵墓試圖做一名隱姓埋名的遁世者,然而他總是覺得熱比亞如影隨形,計劃落空了。最終找不到任何解決辦法的賽丁大病一場,看不到心上人的賽丁最終在煎熬中死去。亞庫甫對兩人的愛情不屑一顧,對賽丁的死更是毫無同情之心,強逼着自己的女兒嫁給佳比爾,然而熱比亞對賽丁的愛情讓她無法容忍與佳比爾成親,不久,賽丁之死的噩耗傳到了熱比亞的耳朵里,痛不欲生的熱比亞砸開房門跑到賽丁墓前,從半夜哭到了破曉,最終年輕的熱比亞跳入了泰里維喬河的冰窟中。人們試圖鑿冰尋屍,但無果而終。來年春天,冰雪消融之際,人們在一個水涯處找到了熱比亞的屍體。人們為了這對生前無法在一起的戀人死後能在一起,把熱比亞葬入了賽丁的墳墓。二人的墳墓不久開出了紅柳樹,巨大的紅柳樹相互纏繞、陰翳蔽日,其中一棵開出了紅花,另一棵開出了白花。每當到了紅柳開花的季節,當地的村民們都會前來祭掃,這對戀人的愛情故事也被代代相傳[4][17]

熱比亞賽丁麻扎[編輯]

地圖
熱比亞賽丁麻扎所在地

熱比亞賽丁麻扎(墓)地處亞曼牙鄉蘇吾汗安拉村村西,距離該村700米。1985年,當地政府將陵園維護一新,向公眾開放[18]。2007年6月,被列為第六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19]。2011年,熱比婭賽丁墓景區作為東營市規劃院第二輪援疆規劃項目之一開始啟動[20]。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設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的文物保護單位。其範圍以墓地為準,向東41米,北58米,西南20.5米,西41米作為建設控制地帶[21]

備註[編輯]

  1. ^ 一些來源稱其為阿布都熱衣木·那扎爾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王健. 热比亚与赛丁:维吾尔族爱情史诗中的梁祝.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15 (04): 96–99. 
  2. ^ 帕麗旦木·熱西提. 《热碧亚与赛丁》与《孔雀东南飞》的文学比较. 科技致富嚮導. 2012, (21): 12,20. 
  3. ^ 3.0 3.1 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热碧严与赛丁》. 中國民族文學網.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4. ^ 4.0 4.1 阿布都克里木; 仲雨. 论阿布都热衣木那扎尔和《热比亚—赛丁》.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 (04): 51–55.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1979.04.007. 
  5. ^ 王文華; 姑麗娜爾·吾甫力. 从苏菲主义角度看维吾尔古典文学名著.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33 (02): 19–22. 
  6. ^ 古麗加瑪力·買買提明. 论维吾尔古代文学中悲剧作品的取材.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04): 138–139.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06.04.035. 
  7. ^ 姑麗娜爾·吾甫力. 维吾尔达斯坦的叙事学研究——以艾合买提·孜亚依长诗《热比亚-赛丁》为例. 民族文學研究. 2007, (03): 79–84. 
  8. ^ 姑麗娜爾.吾甫力. 维吾尔文学研究的人文地理学视角——以艾合买提·孜亚依的叙事长诗《热比亚与赛丁》为例. 喀什師範學院學報. 2007, (05): 73–77. doi:10.13933/j.cnki.j.kashgar.teach.coll.2007.05.014. 
  9. ^ 姑麗娜爾·吾甫力. 读者理论与维吾尔文学研究——以艾合买提·孜亚依创作长诗《热比亚与赛丁》为例.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 (01): 62–65. 
  10. ^ 左紅衛. 抗战时期新疆的戏剧演出团体及戏剧组织.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 38 (03): 77–81.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0.03.012. 
  11. ^ 古麗扎爾·鐵木爾.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疆维吾尔族现代戏剧.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09, 07 (04): 16–19. 
  12. ^ 李梅. 维吾尔戏剧研究概述.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 42 (04): 114–118.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4.04.010. 
  13. ^ 王梅. 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歌剧创演及其音乐概论. 中央音樂學院. 2010. 
  14. ^ 马思聪归来(组图) (6). 人民網.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15. ^ 阿不都热依木·那扎里爱情故事诗选. 豆瓣讀書.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16. ^ رابىيە- سەئىدىن :تارىخىي داستان. 豆瓣讀書.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17. ^ 劉學傑. 热比亚与萨丁. 絲綢之路. 2004, (02): 48–50. 
  18. ^ 喀什古墓葬(麻扎)遗址. 喀什政府信息網.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19.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06-26. 
  20. ^ 市规划院新一轮援疆项目启动. 東營城鄉網. [2019-09-05]. [失效連結]
  21. ^ 关于公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