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斑雙鋸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鞍斑雙鋸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型目 incertae sedis
科: 雀鯛科 Pomacentridae
屬: 雙鋸魚屬 Amphiprion
種:
鞍斑雙鋸魚 A. polymnus
二名法
Amphiprion polymnus
Linnaeus, 1758
異名
  • Amphiprion bifasciatus
    Bloch, 1792
  • Amphiprion bifasciatus annamensis
    Chevey, 1932
  • Amphiprion intermedius
    Schlegel & Müller, 1839
  • Amphiprion laticlavius
    Cuvier, 1830
  • Amphiprion polynemus
    Linnaeus, 1758
  • Amphiprion trifasciatus
    Cuvier, 1830
  • Anthias bifasciatus
    Bloch, 1792
  • Lutjanus jourdin
    Lacepède, 1802
  • Paramphiprion hainanensis
    Wang, 1941

鞍斑雙鋸魚,又名鞍斑海葵魚鞍背小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雀鯛科的其中一

分佈[編輯]

本魚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琉球群島中國臺灣菲律賓印尼澳洲越南等海域。

深度[編輯]

水深2至30公尺。

特徵[編輯]

本魚體側扁,口小。體色為深褐色,其特徵為體側具有3個白色鞍狀斑。背鰭硬棘10至11枚;軟條16至18枚;臀鰭硬棘2枚;軟條12至14枚。體長可達13公分。

生態[編輯]

本魚主要生活在潟湖區,具有領域性,行一夫一妻制。屬雜食性,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

經濟利用[編輯]

為高經濟價值的觀賞魚。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