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奉节县文物保护单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庆市奉节县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列表如下[1]

奉节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1977年月日)[2][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彭咏梧烈士墓 永安镇
2 兴隆烈士陵园 兴隆镇
3 吐祥烈士陵园 吐祥镇
4 甲高烈士陵园 甲高区甲高镇
5 羊市烈士陵园 甲高镇
6 白帝城 草堂区白帝镇

奉节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1983年7月5日)[2][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太极亭、莲花池 奉节县
2 文峰塔 奉节县
3 耀夔塔 奉节县
4 永安宫故址石碑 奉节县
5 汉昭烈甘皇后墓 奉节县
6 杜公祠石碑 奉节县
7 依斗门 奉节县
8 瞿塘峡文物点 奉节县 包括悬棺、栈道、石刻、锁江铁柱等

奉节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1990年月日)[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清静庵 奉节县
2 福音堂 奉节县
3 清真寺 奉节县

奉节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1999年10月12日)[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老关庙遗址 新石器 瞿塘峡峡口
2 紫阳城遗址 战国-清 白帝镇、白帝村、关庙村
3 长龙山天仙观 公平镇长龙山
4 余有爵石刻像 明代 白帝镇石庙村
5 迷宫河悬棺 汉-明 荆竹乡椅子村
6 兴隆老街 兴隆镇
7 吐祥老街 吐祥镇
8 竹园老街 竹园镇
9 阳和山庄 民国 梅魁乡阳和村
10 高桥(长生桥) 清道光 荆竹乡回龙村
11 蟠龙桥 清晚期 康坪乡小湾村
12 兴隆廊桥 民国 兴隆镇
13 三桥廊桥 兴隆镇三桥村

奉节县第?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月日)[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兴隆洞遗址 旧石器 云雾乡
2 云雾洞遗址 旧石器 云雾乡

奉节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月日)[编辑]

奉节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2011年10月21日)[3][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甲高中学旧址 民国 奉节县甲高镇龙山居委会一组 俗称文昌宫,民国时期奉节县甲高中学创办人王复初督工卢敬礼、吴树森建修。砖木结构,中西合璧二层小楼,建筑面积408.9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屋顶及内部梁架采用中国传统结构式样,外观呈欧式风格,该建筑整体布局合理,简捷大方,将中西建筑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体,实属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2 奉节县十三区区公所旧址 1954年 奉节县五马乡安静村十一组五马街 1954年动工修建,当时作为奉节县十三区区公所办公楼,占地289.6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楼,平面为长方形,有房屋22间,保存较完整。一层大门上方油漆书“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二层大门上方书“毛主席万岁”。南面外墙壁上存“向工农兵致敬”、“大立毛泽东思想”、“马列……”标语三幅。此建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研究“文革”前后及“文革”期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理念等具有较重要价值。
3 五马供销合作社 1968年 奉节县五马乡安静村十一组五马街 1968年动工修建,1969年完工。占地575.48平方米,土木结构二层楼,平面呈“L” 形,有房屋11间,保存十分完整。当年按职能分为生产门市部、收购门市部、文体百货部、生活资料部、仓库等,现为一户村民居住。外墙壁上存毛泽东诗词七首、标语六幅,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北面墙壁上 “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字径约1米,十分醒目。此建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研究“文革”期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理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4 云雾文革戏楼 奉节县云雾土家族乡红椿村四社 解放前由蔡姓地主修建,“文革”期间,云雾中心小学教师将该建筑正厅设为戏楼。西面木板墙内壁用红色油漆铺底,上书一特大“忠”字,下绘一光芒四射的太阳从波涛翻涌的海面冉冉升起,两侧书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上绘两面红旗。戏楼南、北内壁存《毛主席语录》六幅、文化大革命宣传口号一幅、摘录林彪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的好战士”一幅。戏楼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该时期人们的文化生活状况有较重要价值。
5 大治桥 1975年 奉节县五马乡安静村与厂河村交界处 为三孔石拱桥,1975年动工修建,1978年完工,取华国锋同志当时提出的“抓纲治国”之意而命名为大治桥。长209.6米,宽8.75米,拱高12米,单孔净跨60米,桥栏题有“大治桥”三字,另摘录有叶剑因同志的题词——“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和当时的大政方针——“自力更生,勤俭建国,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该桥对研究“文革”结束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理念等有一定价值。
6 回龙寺 奉节县红土乡白鹤村六社 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文革期间,寺内塑像破坏殆尽,现存建筑保存尚好。占地239.8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青瓦顶,抬梁式构架,立柱上方精雕龙、祥云等图案,东、西两侧内壁嵌乾隆、嘉庆年间碑刻五通。回龙寺建筑用砖很有特色,部分砖面现在还能看出“回龙寺”模印文字,其开窗形式也有别于其它建筑,以沙石为原料,叠“万”字窗。该建筑对研究渝东地区寺庙建筑艺术及佛教文化的区域性传播等有较重要价值。
7 瞿塘关峰火台 待考 奉节县白帝镇瞿塘村一社赤甲山山顶 时代待考,利用天然突兀巨石,四周用规整砂石垒砌而成,圆形,土石结构,该峰火台对研究三峡一带的军事布防及其组织系统等有较重要价值。
8 长梁杆乡规民约碑 清道光四年 奉节县安坪乡海角村二社 刊立于清道光四年。青石质,四方形,碑文阴刻楷书,竖排右起,东北、东南面刻禁事十三条,内容为不准窝藏、庇护恶贼,不得分赃;不得引诱良民子弟同场聚赌,不许抽头;妇女因悬梁、投河自尽,娘家人不得影响办公;不得冒认古坟;婚丧之家对老弱病残及乞丐要乐施舍,精壮男子不得估索酒食;不得假冒官差;不得随意宰杀耕牛;不得盗砍山林树木等,落款“示晓谕勿损”、“碑立埠头岭”。西南面刻有立碑捐款人姓名。该碑对研究清中期当地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思想理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9 上庙和尚灵塔 奉节县吐祥镇双河村三社 有灵塔两座,一为圆柱形灵塔(时代待考),一为六角形灵塔(清),分布面积566平方米。圆柱形灵塔基座呈六边形束腰须弥式,座顶雕作六角形,每面饰一瑞兽,上置仰覆莲圆形座盖,盖下六金刚力士作托举状,一层塔身为圆弧鼓镜式,东南面有一龛,造坐佛两尊,塔檐为六坡水式,檐出走翘,檐顶刻制仰莲瓣。二层塔身为六角棱形立锥体,六面均刻制佛龛、佛像,檐出伞盖形,塔刹须弥座莲花纹饰。六角形灵塔基座呈六边形束腰须弥式,塔身为六角棱形立锥体,一层阴刻有建塔情况等内容,二层刻卷云、净瓶等浮雕图案并阴刻观世音、接引佛等文字。三层刻少量文字,辨识不清,塔刹须弥座莲花纹饰。两座佛塔全由砂石制作,结构严谨,比例匀称,造型别致,形制式样富有变化,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10 雷家坝陈家墓园 清光绪年间 奉节县太和土家族乡石板村十一社 建于清光绪年间,墓主为陈万兴和他的四位夫人。陈万兴字培之,号鹤松,先祖为赣地望族,后入四川,他从小才思敏捷,清末动乱,保甲练兵,制备弹药,护卫一方安宁,因屡建奇功,被朝庭授予五品官员。墓园四周用规整石条砌成方格状围墙,东南面建一石质大门供出入,陈万兴墓位于墓园西北侧,碑呈山字形,刻有人物、动物、祥云等浮雕图案,石枋柱上阴刻对联 “不作风波于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匾题“返虚入浑”。四位夫人墓葬形制与陈万兴墓基本相同,只是规模略小,按等次高低位列陈万兴墓前,楹联皆为佳句。该墓园对研究晚清时期奉节的社会状况及墓葬对联文化等都有较重要价值。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重庆文物总目续编》,重庆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1月。第591-593页
  2. ^ 2.0 2.1 四川省万县市文化局编纂.《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07月第1版.第94-98页
  3. ^ 奉节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甲高中学旧址等十处文物点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奉节府发〔2011〕56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奉节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甲高中学旧址等十处文物点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奉节府发〔2011〕5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自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574处,其中一部分重要新发现文物得到了重庆市文物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为更好的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经2011年9月15日县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奉节府纪〔2011〕69号)讨论通过,决定公布甲高中学旧址、奉节县十三区区公所旧址、五马供销合作社、云雾“文革”戏楼、大治桥、回龙寺、瞿塘关峰火台、长梁杆乡规民约碑、上庙和尚灵塔、雷家坝陈家墓园等10处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点为奉节县文物保护单位。各文物保护单位周围50米为重点保护区,属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为一般保护区。请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奉节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2011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