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通喜古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通喜古厝位于台湾嘉义县新港乡大潭村88号,建于昭和元年(1926),占地约800坪,建筑风格受当时流行维多利亚风格影响,并使用中西合并样式做建筑装饰。

历史[编辑]

古厝建于昭和元年(1926),内埕相当宽敞辽阔。古厝是林通喜祖先林山等3兄弟当年承租土地,大面积栽种甘蔗累积财富所兴建,并因当时林通喜最为有名,而被称为林通喜古厝[1]林通喜生于明治38年(1905),在日治时担任保正,光复后当过嘉义县议员,与林维朝交情良好,古厝内部分区域与林维朝故居相雷同[2],同时喜爱流行文化。目前因有林姓后人居于此,古厝目前不对外开放。

古厝历经多年,其墙壁梁柱早已斑驳侵蚀,然而古厝的产权由林通喜与其弟之后人共同持有,在整修意见上整合不易,仅在921震灾后对古厝受损及漏水部分进行维护,却也得以避免土地利用开发保持古厝原始风貌至今[1]

建筑特色[编辑]

林通喜古厝占地约800坪,坐东朝西,是三合院格局。正身面宽达七开间,设三关六扇门,古厝围墙采45°角退凹形式,与门楼山墙搭接,火形的马背山墙前后各开有一员光门。而六开间的护龙分为下山与顶山,分别三开间,较一般民宅为长,有大量的彩绘妆点其上,砖造台度上为木制壁体,今因风化受损。日本受西方影响而使用昂贵的彩砖,修建古厝时也因其容易施工、色彩鲜艳等优点而采用此。前员光门柱受欧洲流行,墙上的红砖墙、白色横带装饰,与同属1910年代的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专卖局、台中火车站等洋式建筑风格近似[2]

屋顶脊带上均是花草剪黏,屋檐下有斗拱与垂花。正厅的板壁上书绘挂轴形式书法及文人画,是由林维朝所撰。正厅壁身的花砖上方为富士山景,下方为传统历史人物,脊堵有16处镶上搭配传统装饰艺品的花砖,或是有欧洲风格的门柱设计。以及两侧立面之裙堵选用具有西洋风情的绿底花砖搭配中式竹节窗。古宅门楼上有“西河衍派”及正厅门楣上悬挂的“天锡纯嘏”的木雕古匾[3]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陈永顺. 林通喜古厝 子孫共有難翻修. 联合报. 2013-03-01. 
  2. ^ 2.0 2.1 周, 舜瑾. 新港慢步香. 嘉义县. 2002: 123–125. ISBN 957979393X. 
  3.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嘉義—林通喜古厝-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07-3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