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西亞諾·卡斯特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西亞諾·卡斯特利(1951年9月28日 - ),生於瑞士琉森,是一位瑞士畫家、圖像設計師、攝影師、雕塑家和樂手。

生平與作品[編輯]

琉森:模特、行為藝術家、藝術明星[編輯]

盧西亞諾·卡斯特利曾經就讀於琉森工藝美術學院,在預備班裡師從馬克斯·馮·莫斯(Max von Moos)。[1]在那之後他還接受過字體設計師的專業訓練。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成為琉森「波西米亞派」的關鍵人物。[2]卡斯特利和他的室友[3]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現象被載入史冊,藝術家弗蘭茨·蓋馳(Franz Gertsch)在自己的巨幅超寫實主義繪畫作品中如同拍照般再現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除了《盧西亞諾·卡斯特利Ⅰ》[4] 、《在盧西亞諾家》、《瑪麗娜給盧西亞諾化妝》[5]這幾件作品之外,非常著名的還包括《美蒂奇》、肖像畫《圍繞在個性畫家盧西亞諾·卡斯特利身邊的那些長髮怪人》,這幅作品成為媒體報導哈拉德·司策曼(Harald Szeemann)策劃的第五屆文獻展時的卷首畫[6] 。卡斯特利在1971年舉辦自己的第一次個展,年僅21歲就受邀作為藝術家參加第五屆文獻展。他展示以日常用品為主題的雕塑作品,例如還可以當作「菸斗」使用的鞋子以及手帕。[7]卡斯特利一舉成名。[8]他在文獻展上的成功多虧了讓-克里斯多福·阿曼,此人是當時司策曼的助理,琉森藝術博物館的館長,正是他引薦卡斯特利結識蓋馳並將卡斯特利帶進文獻展。1974年,阿曼舉辦極具先鋒精神的展覽《變形者——易裝的角度》,其中就有卡斯特利的照片,在這些照片上他簡直是雌雄莫辨,阿曼評論道:「對他而言,易裝不是一種跨越兩性的基本行為,而更多地是以表現主義的手法結合了一種以男性身份自我實現和以女性身份自我實現的態度,通過展現出帶有明顯標識的兩極來表現。」 [9]參加這次展覽的還有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皮埃爾·莫里尼埃(Pierre Molinier),隨後兩人開始信件往來,他還為卡斯特利拍攝一些照片。[10]一開始,卡斯特利這種易裝的行為藝術表演是受到華麗搖滾美學的影響,很快他又開始嘗試其他的角色塑造,不僅有青年保守主義者造型,還模仿電影明星,另外還有施虐及受虐的造型。

柏林:新狂野派和朋克樂手[編輯]

1978年,卡斯特利搬到柏林,加入莫里茨廣場畫廊的圈子,他那種表現主義的快速繪畫風格在這裡也很受歡迎。[11]這一批畫家特立獨行於知性主義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先鋒派之外,在藝術史上被稱為「新狂野派」。卡斯特利與萊納·費亭(Rainer Fetting)及其生活伴侶:藝術家莎樂美(Samomé)共同創作。[12]他和莎樂美一起創建具有先鋒氣質的朋克樂隊「瘋狂的動物」,他擔任主唱和貝斯手。這個樂隊與柏林的叢林俱樂部關係密切,引人注目的表演方式獲得很高的知名度。1982年,卡斯特利與費亭和莎樂美在法國進行音樂會巡演。[12]

巴黎:暗箱和旋轉繪畫[編輯]

1989年,卡斯特利在巴黎定居,1991年與亞歷山德拉結婚,亞歷山德拉是他多幅繪畫作品的模特。他用一個自製的暗箱做實驗,研究出旋轉繪畫。這些畫可以旋轉,沒有固定的上部邊框。根據其懸掛的方式不同,觀察者也會看到不同的臉、身體或者城市景象。彼得·K·維爾利(Peter K. Wehrli)這樣評論道:「作品主題相互交疊和滲透,有時候是平面的,有時是上下顛倒的,似乎塑造出一些抽象的結構,但是往往仔細看過之後,如果恰好相關的出題呈現出來,觀察者又會發現一些具象的東西。」 [12]

回歸[編輯]

當前,藝術市場對卡斯特利作品的興趣不斷增長。[13]他拍攝的自拍像由著名藝術出版社派屈克·福萊出版社(Edition Patrick Frey)出品並參加了在巴黎的一個規模很大的概況性展覽。[14] 2015年,北京中國美術館大規模展出他的繪畫作品,之後又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15]卡斯特利專門為了中國的展覽開發出特別的發動機,可以讓他的旋轉繪畫慢慢地旋轉360度。

博物館收藏[編輯]

法國當代藝術地區基金會、法國維勒班當代藝術博物館。

相關消息[編輯]

1985年,盧西亞諾·卡斯特利為音樂家史蒂芬·艾歇畫像,作為其專輯《告訴這個夜晚》封面。2011年,蓋馳(Gertsch)創作的畫像《盧西亞諾1》在索斯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中以230萬瑞士法郎的價格出售。[16]

展覽[編輯]

個展[編輯]

  • 1971年,托尼·蓋博畫廊,伯爾尼。
  • 2014年,盧西亞諾·卡斯特利,自拍像,1973-1986年,巴黎歐洲攝影之家
  • 2015年,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5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國

聯展[編輯]

  • 1970年,視覺化的思維過程,琉森藝術館,瑞士
  • 1972年,第五屆文獻展,卡塞爾
  • 1974年,變形者——易裝的角度,琉森藝術館,瑞士
  • 1980年,威尼斯雙年展(開放展),威尼斯
  • 1987年,柏林藝術1961-87,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參考文獻[編輯]

  • Luciano Castelli: Piratin Fu. Luciano Castelli. 1985, Ausstellungskatalog Galerie Eric Franck, Genf.
  • Erika Billeter & Luciano Castelli: Luciano Castelli. Ein Maler träumt sich. A painter who dreams himself. 1986, Benteli, Bern.
  • A look behind the screen. Luciano Castelli. 1986, Ausstellungskatalog Raab Galerie, Berlin.
  • Castelli, Luciano. Images/Bilder 1972-1988. 1989, Benteli, Bern.
  • Luciano Castelli, Ausstellungskatalog, 1990, Galerie Raab, Berlin und London.
  • Luciano Castelli, 1991, Ausstellungskatalog Galerie Fischer, Luzern
  • Erika Billeter: Luciano Castelli. Die geträumte Frau/La femme revee/The dreamed woman. 1993, Benteli, Bern.
  • Revolving Paintings. Luciano Castelli. Benteli, Wabern-Bern 1998, ISBN 3-7165-1121-8.
  • Luciano Castelli: Le Miroir du Desir. 1996, Editions Maison Europeenne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
  • Jean-Michel Ribettes: Luciano Castelli. Ausstellungskatalog, Edition Mennour 2001, ISBN 978-2-914171-06-9.
  • Luciano Castelli: Arbeiten aus den Jahren 1979 bis 1999. Galerie Michael Schultz, Berlin 2001.
  • Matthias Liebel: Luciano Castelli - 30 Jahre Malerei. Das malerische Oeuvre des Künstlers von seinen Anfängen bis Ende der 90er Jahre. Dissertation, Universität Bamberg 2006 (Volltex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uciano Castelli. Self-Portrait 1973-1986. Verlag Patrick Frey, Zürich 2014, ISBN 978-3-905929-57-7.
  • Harald Szeemann: Documenta 5. Befragung der Realität - Bildwelten heute. Neue Galerie, Schöne Aussicht, Museum Fridericianum, Friedrichsplatz, Kassel. Bertelsmann, München 1972, ISBN 3-570-02856-9.
  1. ^ 《藝術天空的一顆流星。盧西亞諾·卡斯特利傳奇的藝術成就》,作者:約克·施維茨曼,載於2014年五月1日的 《Bolero》
  2. ^ 《盧西亞諾·卡斯特利傳》, 270頁,載於弗蘭茨·蓋馳:《回顧展》出版人萊因哈特·施皮勒,2005年,Hatje Cantz 出版社,出版地Ostfildern-Ruit。書號ISBN 978-3-7757-1661-1
  3. ^ 《在啟程與退卻之間》,作者:卡爾·伍斯特,載於2005年12月12日的《國家使者》雜誌
  4. ^ 卢塞恩艺术博物馆, 在线画展,西尔维亚·卢缇曼讲解盖驰的作品卢西亚诺·卡斯特利I, 检索时间2015年3月28日. [2016年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9日). 
  5. ^ 《提升的存在感》, 安格莉卡·阿芬特朗格·科爾謝拉特發表於2005年12月16日的NZZ,檢索時間2015年3月28日
  6. ^ 《瑞士展覽》。Bern & Burgdorf, 弗蘭茨·蓋馳,《巴塞爾報》2005年11月14日
  7. ^ 《第五屆文獻展·拷問現實——當今的圖畫世界》 哈拉德·斯策曼S等著,文獻展有限責任公司/貝塔斯曼出版社,1972年,ISBN 3-570-02856-9
  8. ^ 《27之後不僅僅是28》,作者:克勞迪婭·施皮娜麗,載於《世界周報》,2005年5月13
  9. ^ 《變形者——易裝的角度》,出版人讓-克里斯多福·阿曼,畫冊,琉森藝術博物館1974
  10. ^ 盧西亞諾·卡斯特利,自拍像1973-1986》,2014年, Patrick Frey出版社,蘇黎世, ISBN 978-3-905929-57-7
  11. ^ 《非傳統藝術家生活的畫面》。《伯爾尼報》, 2013年6月13日
  12. ^ 12.0 12.1 12.2 旋轉繪畫。盧西亞諾·卡斯特利, 1998年,Benteli出版社,出版地Wabern-Bern。 ISBN 3-7165-1121-8
  13. ^ 《藝術天空的一顆流星。盧西亞諾·卡斯特利傳奇的藝術成就》,作者:約克·施維茨曼,載於2014年五月1日的 《Bolero》
  14. ^ Heimseite 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Fotografie, 检索时间2015年4月4日. [2016年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20日). 
  15. ^ 《正是这种自信在中国格外有吸引力——策展人黄梅谈艺术家卢西亚诺·卡斯特利》,检索时间2015年4月4日. [2016年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1日). 
  16. ^ 2011年2月16日,检索时间2015年4月3日. [2016年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