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行淳之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吉行淳之介(1924年4月13日-1994年7月26日),是現代日本文壇上「第三代」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走頹廢派路線,通過對男女關係的描寫,探索人生的存在、怠倦和喪失。

生平[編輯]

吉行淳之介1924年4月13日生於岡山市桶尾盯,3歲時隨父母移居東京。父親吉行榮助是新興藝術派的流行作家,母親是美容師。他的妹妹作家吉行理惠,在1981年以《小貴婦人》獲芥川文學獎。吉行淳之介經番盯小學和麻布中學,1942年升入舊制靜岡高等學校文科,開始對文學發生興趣。1943年他被征去當兵,三天後因支氣管哮喘發作獲准離開軍隊,以後哮喘經常發作。1945年他考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五月由於太空襲家宅毀於大火。此後他同朋友創辦同人雜誌《葦》,出了三期便停刊了。後又成為雜誌《新思潮》的同人。發表過詩作和習作《路上》等。由於熱衷於辦同人雜誌借債太多,他不得不在課餘找臨時工作掙錢。他先後當過家庭教師,女學校的教師和雜誌社的零工。1947年他在東京大學中途退學,進新太陽社。在大眾娛樂性雜誌《現代日本》社當了16年左右記者。1952年底他因患肺結核而退出新太陽社,進醫院治療。在住院期間創作了小說《驟雨》,1954年2月發表在《文學界》上,獲得1954年上半年的芥川文學獎,由此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他因動了肺部切除手術,沒有出席授獎儀式。這時,他結識了庄野潤三安岡章太郎三浦朱門近藤啟太郎小島信夫等,同被稱為文壇上第三代人。獲芥川獎以後,吉行淳之介便定上職業作家的道路。1978年當選為藝術院會員。

創作生涯[編輯]

吉行淳之介的處女作是1950年在《真實》雜誌上發表的《賣薔赦人》。這個短篇小說描寫了披捲入複雜三角關係中的幾個青年的各自的心理活動,發表後受到文壇上的注意。1951年1月發表在《世代》雜誌上的《原色的竊》,1952年發表在《三田文學》上的《山谷間》和發表在《群像》雜誌上的《一次逃跑》都曾被選為芥川文學獎的候選作品。獲1954年芥川獎的作品《驟雨》通過對放蕩青年同娟妓的關係的描寫,反映了由於戰爭失去了青春的青年,陷入了虛無和混亂的性關係的陷並。1956年吉行淳之介將原來的短篇小說《原色的街》經過加工,改成了長篇《原色的街》,主題是在原來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圍繞性愛反映精神和肉體的分裂。緊接著他出版了回億戰爭時期的長篇小說《火焰中》。《火焰中》表現出來的社小說式構思否定了戰後派文學家的觀念性,也表現出「第三代人」的共同特點。1957年發表的回憶祖母的《黑暗的房間》和1960年發表的描寫同父親關係不和的小說《電話和短刀》,也都表現出私小說的傾向。吉行淳之介的代表作品之一《娟婦的房間》,描寫了主人公對自己與妓女的關係的反省,追究了人存在的本質和意義。《鳥獸蟲魚》,描述了一個在將要倒閉的出版社工作的主人公心情壓抑,看街上的一切都呈石膏色,他遇到一個人不人鬼不鬼,面目全非的女性,一接觸到那生命象在燃燒著的女性,主人公感到生命力恢復了。他們相互醫治心靈上的傷痕,繼續旅行著。1961年他在《群像》上發表的長篇小說《昏暗中的祝祭》以暗淡的筆觸刻劃了一個因同女演員戀愛,不得不拋棄家庭的男人的心理。U63年發表的《砂上的植物群》是以通過性獲得和喪失生命的充實感為主題的長篇作品。《星月是天上的空穴》(1966年)描寫了中年作家同女學生之間的被虐性關係。這時吉行淳之介巳離開「第三代人」確立了獨自的作家地位,被視為藝術派的代表作家。《星月是天上的空穴》獲得了文部大臣藝術選獎。其它獲獎作品還有獲得新潮文學獎的短篇集《突發事件》(1965年),獲谷崎潤一郎獎的《暗室》(1969年),獲野問文學獎的《到黃昏》(1978年)和獲讀賣文學獎的《皮包里》(1974年)。吉行淳之介其它較重要的作品有《漂浮的房間》(1955年)、《在沿海的土地上》(1959年)、《風景中的關係》(1960華)、《濕天空於天空》(1972年)等。

參考資料[編輯]

  • 《特集·吉行淳之介》 (國文學) 1972年4月
  • 《吉行淳之介特集號》 (解釋與鑑賞) 197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