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蘭克福猶太巷

座標50°6′49″N 8°41′13″E / 50.11361°N 8.68694°E / 50.11361; 8.6869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猶太巷博物館
1868年的法蘭克福猶太巷

法蘭克福猶太巷(德語:Frankfurter Judengasse)是德國和法蘭克福最早的猶太隔都之一。它存在於1462年到1811年,是近代早期德國最大的猶太社區。

在19世紀末,猶太巷的大部分建築物都被拆除。該地區在二戰期間遭受嚴重破壞,在當今法蘭克福的城市景觀中沒有留下猶太隔都的明顯跡象。戰後,該地區曾用作停車場,加油站和花卉批發市場。1977年,在建造行政建築群期間發現原猶太巷19座建築的基礎。關於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遺址,引發了公眾討論。最後,其中五座被保留下來,作為「猶太巷博物館」,整合進新建築內[1]

歷史[編輯]

猶太巷位於中世紀城牆以東,長330米,寬3-4米,周圍有3個城門,在夜間、星期日以及基督教節日關閉。由於道路狹窄,猶太巷在18世紀曾三次毀於火災(1711年、1721年和1796年)。

1462年,腓特烈三世下令,將猶太人強行從法蘭克福城內遷入隔都。最初,約有15個家庭,110人住在法蘭克福猶太巷。到16世紀,居民人數上升到3000人以上,居住在195棟房屋中。[2]這個隔都是歐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當時的文獻將其描述為狹窄、壓抑和骯髒的。

猶太巷的末日,1796年7月13-14日

法蘭克福是歐洲最後一個允許猶太人離開貧民窟的城市之一。但是,法國與奧、普、英國之間的戰爭,給猶太人帶來了自由。1796年7月12-14日,法國革命軍隊圍攻法蘭克福,炮轟駐紮在此的奧地利駐軍,對整個城市造成大面積的破壞。猶太巷的北段也被擊中,開始焚燒,摧毀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奧地利駐軍被迫投降。轟炸導致廢除隔都事實上被取消。

1806年,法國任命的法蘭克福大公卡爾馮達爾伯格宣布,所有宗教信仰擁有平等權利,並於1811年取消了必須住在隔都的要求,並廢除了所有對猶太人的特殊稅收。但是,猶太社群不得不一次性支付44萬萊茵盾

1864年,法蘭克福成為繼巴登大公國之後,第二個取消了對公民權利的所有限制,並賦予猶太人公民平等權利的德國城市。

由於猶太巷擁擠骯髒,大多數猶太人在19世紀離開了,搬到鄰近的東區(Ostend)。猶太人搬出猶太巷之後,法蘭克福的窮人搬進來了。雖然風景如畫的街景吸引了遊客和畫家,但市政當局計劃要重新開發該區。1874年,街道西側的建築被夷為平地。1884年,街道東側幾乎所有的房屋也被拆除。剩餘的幾棟建築物只有148號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住宅,當時已改為博物館。重建之後,猶太巷以著名居民路德維希·伯爾內重新命名為伯爾內街(Börnestraße),猶太市場(Judenmarkt)也更名為伯爾內廣場(Börneplatz)。

1854年,猶太人社區拆除了舊猶太會堂(建於1711年),在1859年至1860年間建造新猶太會堂,成為當地猶太教改革派的中心。猶太教正統派也有自己的猶太會堂--伯爾內廣場猶太會堂,建於1882年。兩座猶太會堂都在1938年水晶之夜被納粹拆除[3]

1933年納粹上台以後,伯爾內街更名為Großer Wollgraben,伯爾內廣場以其西側的多明我會修道院更名為多明我會廣場(Dominikanerplatz)。納粹統治期間,法蘭克福幾乎所有的猶太人均被強制送入東方的集中營,原猶太巷地區也在盟軍轟炸時徹底被摧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地區完全被剷平。從1952年到1955年,修建了庫爾特·舒馬赫大街(Kurt-Schumacher-Straße)和柏林大街(BerlinerStraße)。伯爾內廣場(1978年恢復原名)成為花卉批發市場(德國:Blumengroßmarkthalle,1970年代消失)的所在地。伯爾內街沒有重建,這使得識別猶太巷幾乎是不可能的。

1980年代,在建造市公用事業局新大樓的過程中,發現了幾座猶太房屋的基礎。對於這些猶太文化殘餘的未來,進行了全國性的辯論。1992年,猶太巷博物館在辦公大樓開放,包括這些基礎以及在建築中發現的一些文物。該博物館是法蘭克福猶太博物館的分館。在博物館附近的「新伯爾內廣場」(德語:Neuer Börneplatz),在人行道上標出了被毀的伯爾內廣場猶太會堂的部分輪廓。

參考[編輯]

  1. ^ Infobank Judengassse Frankfurt am Main. Juedischesmuseum.de. 2007-03-21 [2014-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5). 
  2. ^ Virtual Jewish History Tour Frankfurt. Jewishvirtuallibrary.org. 1938-11-10 [2014-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9). 
  3. ^ Börneplatz, Synagogue Internet Archive
  • Fritz Backhaus (Hrsg.): „Und groß war bei der Tochter Jehudas Jammer und Klage...": die Ermordung der Frankfurter Juden im Jahre 1241. Band 1 der Schriftenreihe des Jüdischen Museums Frankfurt am Main. Sigmaringen 1995, Thorbecke-Verlag, ISBN 3-7995-2315-4
  • Fritz Backhaus, Gisela Engel, Robert Liberles, Margarete Schlüter (Hrsg.): Die Frankfurter Judengasse. Jüdisches Leben in der Frühen Neuzeit. Band 9 der Schriftenreihe des Jüdischen Museums Frankfurt am Main. Frankfurt am Main 2006. Societäts-Verlag, ISBN 3-7973-0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