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與未來之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過去與未來之間》(英語:Between Past and Future)是德裔美國籍猶太人政治學家漢娜·阿倫特於 1961年首次出版的圖書,收錄了阿倫特關於政治思考的八個主題的隨筆。《過去與未來之間》是漢娜阿倫特非常重要的作品。

歷史[編輯]

《過去與未來之間》最早被美國的 The Viking Press 出版社和大不列顛的 Faber and Faber 出版社在1961年出版。第一版包括六篇論文,另外兩篇文章在1968年的版本中被添加。書中不同主題的文章寫於1954年到1968年之間。最終版圖書包括了漢娜阿倫特對不同領域、主題的哲學思考,包括自由、教育、權威、傳統、歷史和政治。最終版的子標題是《Eight Exercises in Political Thought》[1]

結構和目錄[編輯]

書中包含前言和八篇文章:

  • 傳統與現代
  • 歷史概念
  • 何為權威?
  • 何為自由?
  • 教育的危機
  • 文化的危機:其社會和政治意蘊
  • 真理與政治
  • 對太空的征服以及人的地位

所有的文章都共享者一個主題,人類生存在過去和不確定的未來之間。人類必須不停的思考。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類總是倚賴傳統,但是在現代社會,傳統已經被拋棄,沒有人尊重傳統和文化。在她的文章中,漢娜·阿倫特 試圖找到解決方法來幫助人們重新思考。按照她的說法,人類已經沒有辦法在傳統中重新生活,現代哲學也沒有成功地幫助人類正確地生活。

前言[編輯]

前言的標題是「過去與未來之間的裂隙」。開篇的第一句引用了法國作家兼詩人 René Char 的一句話,「Notre héritage n'est précédé d'aucun testament」,阿倫特自己翻譯成,「留給我們的珍寶(遺產)沒有任何遺言」[1]

對西方哲學史的分析[編輯]

根據阿倫特的觀點,歐洲哲學家最原始的思考要追溯到古希臘時代的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柏拉圖告訴我們,真理不存在於社會和公共事務中,而存在於永恆的觀念中,正如洞穴寓言所證明的那樣。與之相反,馬克思認為「真理不在人類及其共同世界的事務之外,而恰恰在人類事務之內。柏拉圖式和亞里斯多德哲學傳統的終結與馬克思一起出現,根據馬克思的觀點,哲學家為了參與社會和人類事務以改變世界,從而不得不放棄哲學。

馬克思對政治思想傳統的態度是有意識的叛逆之一。 在[包含他的政治哲學的某些關鍵語句]中,最重要的是:「勞動創造了人(Labor created man)」, 「暴力是每個舊社會孕育新社會的助產士(Violence is the midwife of every old society pregnant with a new one)」,因此:暴力是歷史的助產士。最後,有關於費爾巴哈的最後一個著名的論點,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了世界;, 然而,問題是要改變它,根據馬克思的思想,我們可以把它更充分地描述為:哲學家們已經解釋了世界足夠長的時間,現在是改變它的時候了。因為最後這句話實際上只是另一句的變體:「你不可能在不了解哲學的情況下研究它。"

對於阿倫特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創造了自己,他的人性是他自己活動的結果,而人與動物的區別不是理性而是勞動。因此,馬克思對傳統的理性讚揚提出了挑戰。此外,在馬克思看來,暴力是決定人際關係的主導力量,而在傳統思想中,暴力是人類行為中最可恥的,是暴政的象徵。

對馬克思來說,暴力,或者說擁有暴力手段,是一切形式的政府的組成部分;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手段,政治行動的整個領域都以使用暴力為特徵。馬克思將暴力等同於行動,這意味著對傳統的另一個根本挑戰。

其他出版社版本[編輯]

譯林出版社,ISBN 9787544720779 ,ASIN B0069HL7CS ,王寅麗 張立立 譯,出版時間:2011年11月1日

2019年8月,《過去與未來之間》條目在豆瓣網上被刪除。

腳註[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