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诏镇明代石牌坊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诏镇明代石牌坊群
南诏镇明代石牌坊群在诏安县城中的位置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诏安县南诏镇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4-17
认定时间1996年9月

南诏镇明代石牌坊群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南诏镇(原明清诏安县城内)[1],为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七座明代石牌坊的总称,分别为夺锦坊(又名夺锦世科坊)、百岁坊(又名百寿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冏卿貤典坊、诰敕申貤坊和关帝坊(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均为花岗岩仿木结构石牌坊,其中六座位于原连接县城东西两门之间的主街县前街—东门街之上,有“明代牌坊一条街”之称,百岁坊则位于原北门附近。该牌坊群被单士元郑孝燮评价为“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国内亦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

建设历史

[编辑]

诏安地原属漳浦县,明嘉靖九年(1530)自漳浦析出原二、三、四、五都之地置诏安县,属漳州府,县城则沿用弘治十七年(1504)所拓建的南诏守御千户所城[注 1],设有四门,东西两门以县前街-东门街贯通,南北两门则分别以鉴塘巷和圣祖街连接。置县后的历任知县多重视儒学教育,使当地民风渐开、文风渐盛,科举中式者较置县之前大大增加,有“海滨邹鲁”之称[注 2][3],在城内主要街道上树立牌坊,“一以树风声,一以耀观瞻”,宣扬个人业绩成为风气[注 3]。在诏安县姓氏构成中,城内以沈氏与许氏为大姓,并具有同姓聚居的特点,牌坊所表彰的人物也主要出自两大姓氏[4]

明代诏安县境内共立有牌坊近30座,其中立于城内的牌坊近20座,最早的牌坊为建于成化(一说为正德)时期的夺锦坊。明代牌坊按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职官为公共场所立,与县衙、文庙等重要公共建筑相关,如保厘坊、文明坊、崇正学坊、育英才坊、文昌阁坊、儒林坊、三俊坊和关帝坊[注 4],另一类则为宣扬个人功名功德,多与科举相关,包括夺锦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冏卿貤典坊、诰敕申貤坊,以及已不存的省元坊、世恩坊和春官邦伯坊[注 5][5]

与明代不同,清代诏安县境内所立牌坊达70座,除五座寿坊外,其他均为节孝坊[5]。其中城内一座,位于十字街,立于乾隆四十四年[注 6]

现状城内存石牌坊共八座,包括建于明成化至天启年间的牌坊七座和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其中七座明代牌坊的立坊年代、缘由及相关记载如下表:

名称 地址与坐标 立坊年代 立坊缘由 《康熙诏安县志》相关记载[6] 《民国诏安县志》相关记载[7] 备注
夺锦坊 东门社区夺锦街北端,夺锦街、东门街与城内街交界处,东西向横跨夺锦街。
23°42′22″N 117°11′16″E / 23.70609°N 117.18772°E / 23.70609; 117.18772
一说为明成化四年(1468),一说为明正德年间。 邑人许潜中明成化四年(1468)戊子科举人,即所谓“夺锦”,其子许判中明正德二年(1507)丁卯科举人,孙许选中明正德五年(1510)庚午科举人,即所谓“世科”。[注 7] 在旧仓前街、为举人许潜、许判、许选立。 在旧仓前街,今五谷帝庙、文昌宫前,为明举人许潜、许判、许选立。 立坊时诏安尚未置县。
百岁坊 圣祖街北段东侧小巷内,威惠王庙前,南北向纵跨巷道。
23°42′29″N 117°11′13″E / 23.70796°N 117.18706°E / 23.70796; 117.18706
万历八年(1580) 邑人沈仲选享寿百岁。[注 8] 在北关内,为冠带寿民沈仲选立。 在北关内,即今威惠王庙前,为明冠寿民沈仲选立。
天宠重褒坊 东门社区东门中街居委会门前,沈氏家庙前东侧,南北向纵跨东门中街。
23°42′24″N 117°11′18″E / 23.70657°N 117.18820°E / 23.70657; 117.18820
明万历十二年(1584) 邑人沈鈇为明万历二年甲戌科(1574)进士,官江西九江府知府,其父沈玺赠承德郎、南京户部主事。[注 9] 在旧南诏驿东,为封户部主事中宪大夫知府沈玺立。 在旧南诏驿东,为明封户部主事中宪大夫沈玺立。
父子进士坊 西门社区县前街原县署外东侧,南北向纵跨县前街。
23°42′23″N 117°11′04″E / 23.70635°N 117.18454°E / 23.70635; 117.18454
明万历十三年(1585) 邑人胡文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进士,子胡士鳌为万历十年(1577)丁丑科进士。[注 10] 在县前街,为明嘉靖丙辰胡文、万历丁丑胡士鳌立。 在县前街,为明进士胡文、子进士胡士鳌立。
冏卿貤典坊 东门社区东门中街灵侯庙西侧20米处,南北向纵跨东门中街。
23°42′25″N 117°11′20″E / 23.70682°N 117.18888°E / 23.70682; 117.18888
明万历十五年(1587) 邑人胡文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进士,官云南按察司副使,其父胡清赠承德郎、南京太仆寺寺丞,冏卿为太仆卿别称。[注 11] 在东门大街,为封太仆寺寺丞胡清立。 在东门内,为明太仆寺寺丞胡清立。
诰敕申貤坊 东门社区东门中街西端,沈氏家庙前西侧,原南北向纵跨东门中街,今已围入民房内。
23°42′23″N 117°11′16″E / 23.70635°N 117.18777°E / 23.70635; 117.18777
明万历三十年(1602) 邑人沈水为明隆庆元年(1567)丁卯科举人,其父沈一鲤赠奉直大夫、广东化州知州。[注 12] 在旧南诏驿西,为赠知县加知州沈一鲤立。 在旧南诏驿西,为明赠知县加知州沈一鲤立。
关帝坊 西门社区县前街武庙前埕西南处,南面县前街。
23°42′24″N 117°10′57″E / 23.70662°N 117.18254°E / 23.70662; 117.18254
明天启五年(1625),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 为关帝庙所属牌坊。 在西关内,朱文公祠左,帝庙坐西朝东,坊坐北朝南,坊阴扁正气行空(应为在之误)四字。 在西关内,坊阴有正气行在,明天启五年知县朱训题。

牌坊形制

[编辑]

七座明代牌坊中除关帝坊为一间两柱式外,其他均为三间四柱式,顶单檐歇山式加两坯,其中立于明万历年间的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冏卿貤典坊和诰敕申貤坊在规模、形制和装饰题材方面极为相似,各坊的题刻和图片如下:

夺锦坊

通高5米,南面坊匾题刻“夺锦”,坊额题刻“成化戊子科许潜立”,北面坊匾题刻“世科”,柱脚置夹杆石,柱头置大栌斗,斗栱为一斗三升式,坊与文昌宫(原明代漳潮巡检司,清同治十年(1871)改建文昌宫[注 13])正对,坊南道路以坊命名为夺锦街。

百岁坊

通高5.5米,坊匾两面均题“百岁坊”,坊额署“明万历庚辰秋为冠带寿民沈仲选立”,梁枋雕饰有花卉等图案。

天宠重褒坊

通高9.5米,上悬“恩荣”字匾,中挂“天宠重褒”坊匾,两旁各嵌一青石,上刻为其立坊者,额枋两面均署“为万历甲戌科进士沈鈇父敕赠南京户部主事沈玺立”,明间与次间顶部分别置鱼尾翘脊和卷云翘脊,梁坊雕饰有松鹤、鲤鱼、莲瓣、花卉、云纹和水纹等图案,父子进士坊、冏卿貤典坊、诰敕申貤坊的雕饰元素均与之类似,但无鲤鱼和水纹,柱脚原置石狮(已失)。

父子进士坊

通高9.6米,上悬“恩荣”字匾(已失),中挂“父子进士”坊匾,两旁各嵌书写立坊者的青石(今失其一),额坊两面均署“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万历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柱脚置石狮与夹杆石。

冏卿貤典坊

通高9.2米,上悬“恩荣”字匾,中挂“冏卿貤典”坊匾(已失),两旁各嵌书写立坊者的青石(今全失),额枋署“敕赠南京太仆寺寺丞胡清”,柱脚原置石狮(已失)。

诰敕申貤坊

通高9.5米,上悬“恩荣”字匾(已失),中挂“诰敕申貤坊”坊匾(已失),两旁各嵌书写立坊者的青石,额坊署“敕赠直大夫、化州知州沈一鲤立”(字已模糊,能辨识“大夫化州知州”六字),因被砌入民房,底部状况不明。

关帝坊

为县城内关帝庙(又名西门武庙、西山夫子庙,创建于明嘉靖年间[注 14])所属,沿坊下巷道可通关帝庙。坊通高5.5米,南面坊匾题刻“关帝坊”,并署“知诏安县事楚荆朱训南诏所印张绳武同立”,大额枋署“天启五年乙丑孟冬吉旦立”,右边石柱镌书“庙坊因风雨损坏乾隆五十八年四月日监生黄廷举捐修”,北面坊匾题刻“正气行在”[8]

保存状况

[编辑]

现状大部分牌坊主体基本保存完整,但存在局部构件失落(主要表现在底部的石狮和中部的字匾部分)和底部被砌入民房的问题。残损最为严重者为父子进士坊,因抗战期间(1939年7月)遭日机轰炸,南侧石柱及中下梁的一部分被炸断丢失[8]。诰敕申貤坊和百岁坊的北半部分已被砌入民房内,夺锦坊、天宠重褒坊和冏卿貤典坊的次间也已被民房所封堵。

注释

[编辑]
  1. ^ 《康熙诏安县志》卷四建置·城池,“弘治十七年调南诏守御千户所,始拓城西,偏而广之,砌以石围。……嘉靖九年设县,遂为县城。”
  2. ^ 《康熙诏安县志》卷三方舆·风俗,“独是人文蔚兴、科第迭出,较曩时亦加隆,庶几海滨邹鲁云。”
  3. ^ 《康熙诏安县志》卷四建置·坊表,“坊者,表也,树之衢道,识以姓名,本表厥宅里之意,表贤如通德,表贵如鸣珂,并行而不废,焉然贤贤少而贵贵多,一以树风声,一以耀观瞻,有志者宜何取乎?”
  4. ^ 《康熙诏安县志》卷四建置·坊表,保厘坊为“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廖暹建于县廨之后,二十八年知县李尚理废”,又按《康熙诏安县志》卷六学校,文明坊、崇正学育英才二坊均在文庙前,“隆庆五年知县陈素蕴浚池加深,环以石栏,立三坊,中扁曰文明,左曰崇正学,右曰育英才。”
  5. ^ 《康熙诏安县志》卷四建置·坊表,省元坊“在北街,为宋省试第一名沈子真立”;世恩坊“在东北街,为知县许潜、封知县许谚、同知许判、通判许选许继、荣钦依守备许翰立”;春官邦伯坊“在西街,为甲戊科进士沈鈇立。”
  6. ^ 《民国诏安县志》卷四·建置志·坊表,“节孝坊一在城内十字街,乾隆四十四年为故勇士洪生妻许氏立。”
  7. ^ 《康熙诏安县志》卷十选举·举人:“许潜,三都人,系漳浦县学中式,仕平乐县知县,祀乡贤;许判,三都人,潜之子,系漳浦县学中式,仕湖广辰州府同知;许选,三都人,潜之孙,系漳浦县学中式,仕湖广岳州府通判。”
  8. ^ 《民国诏安县志》卷十三·人物,“沈仲选,三都人,冠带寿民,寿一百岁,万历间在诏建坊旌其门。”
  9. ^ 《康熙诏安县志》卷十选举·进士:“沈鈇,三都人,仕终江西九江府知府。”又见卷十选举·禄荫:“沈玺,三都人,邑增广生,以子鈇贵,敕封文林郎,广东顺德县知县,再封承德郎、南京户部主事。”
  10. ^ 《康熙诏安县志》卷十选举·进士:“胡文,四都人,仕云南按察司副使;胡士鳌,四都人,文之子,仕终山东青州府知府。”
  11. ^ 《康熙诏安县志》卷十选举·禄荫:“胡清,四都人,以子文贵,赠承德郎、南京太仆寺寺丞。”
  12. ^ 《康熙诏安县志》卷十选举·举人:“沈水,三都人,性端朴,历临江同知,著篇等集。”又见卷十选举·禄荫:“沈一鲤,三都人,以子水贵,初增文林郎,广西融县知县,再赠奉直大夫、广东化州知州。”
  13. ^ 《民国诏安县志》卷四·建置志·公署,“漳潮巡检司署……同治四年寇毁,十年即旧址改建文昌宫。”
  14. ^ 《康熙诏安县志》卷四建置·祠庙,“关帝庙在西关内,县治西,明嘉靖间知县龑有成梦有护城之功得应,故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福建省志·文物志. 方志出版社. 2002. ISBN 7-80122-638-0. 
  2. ^ 许初鸣. 诏安县牌坊:书画之乡的胸章. 闽南日报. [201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傅崇毅. 诏安建县的前前后后. 诏安之窗. [201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诏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诏安县志. 方志出版社. 1999: 122–123. ISBN 7-80122-541-4. ,出自卷三 人口·第三章 人口构成
  5. ^ 5.0 5.1 傅崇毅. 诏安明清石牌坊的历史与现状. 诏安之窗. [201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中国地方志集成丛书编委会 (编). 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31册.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ISBN 7-80622-424-6. ,康熙诏安县志为清康熙三十年(1691)秦炯修、戴冠纂,出版社所用影印本为同治十三年(1874)翻刻,原文出自卷四·建置·坊表
  7. ^ 中国地方志集成丛书编委会 (编). 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31册.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ISBN 7-80622-424-6. ,民国诏安县志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陈荫祖修,吴名世纂,仅出版上编,原文出自卷四·建置志·坊表
  8. ^ 8.0 8.1 第三章 建筑. 诏安县志(卷三十五·文物、名胜). 1999: 1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