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杠
外观
(重定向自敲盤子)
敲竹杠,中国俗语,最早见于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而今日在各地都有广泛使用。一般指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把柄来为自己谋取钱财或其他利益。
出典
[编辑]敲竹杠的出处,一说为清末时期,英帝国大量向清朝输入鸦片,而一些鸦片贩子为了躲过官府的检查,将鸦片藏于挑担的竹竿中,以蒙混过关。有一位检查官,观察到这些贩子的竹竿都从不离身,意识到其中有诈。就走到贩子身边,使用抽旱烟的烟管敲了敲竹竿,发现声音沉闷,似有装物,就对贩子说:“你这竹杠里藏了什么东西?是不是鸦片?”贩子惊慌之下,便拿出银两塞给检察官,检察官见有利可图,也就对鸦片贩子放行。自此后,凡有检察官去敲一敲竹杠,贩子都会拿出银两,这个规矩便逐渐流传开来。时间长了,“敲竹杠”就成了敲诈他人的形容词。[1]
另一说同为清末时期,上海租界的外国巡捕,对一般百姓欺侮凌辱、敲诈勒索,甚至关进警局用竹竿抽打。而百姓为免灾,就给些钱财,以减轻处罚。久而久之,大家就用敲竹杠来形容敲诈勒索的行为了。[2]
参考
[编辑]- ^ 苏州民间故事大全. 古吴轩出版社. : 22. ISBN 7-80733-089-9.
- ^ 【海上记忆】“敲竹杠”的由来. 上观. [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