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濤
李光濤 | |
---|---|
出生 | 大清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 | 1897年7月5日
逝世 | 1984年12月31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台北市 | (87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机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研究领域 | 明清檔案 |
知名作品 |
|
配偶 | 蔡善智(1939年结婚) 張素蘐(1945年结婚) |
儿女 | 李小萱 李康成 李寧成 李幼萱 |
李光濤(1897年—1984年),譜名大酉,字光濤,男,安徽怀宁人,中国明清檔案學家。1949年之前於北京、南京、四川,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9年,隨中央研究院遷台,任職編纂、研究員。著有《明清史論集》、《明清檔案論文集》等,及纂輯《明清檔案存真選輯》、《明清史料》等[1][2][3][4]。
生平
[编辑]光緒二十三年柒月伍日出生於安徽安慶市。1902年,父歿,母洪氏攜長女及二子,遷入安慶「清節堂」[a]。
幼學之年,自修自學。1921年,二十四歲,畢業於安徽省立第一師範[b]。
1929年,三十二歲,時傅斯年與徐中舒設計,整理內閣大庫八千蔴袋明清檔案[c],徐中舒引介進入史語所為臨時書記[參 6][10]。 1929年9月底,傅斯年親自主持並推動,具體工作由李光濤負責[參 7][11]。1929年9月至1930年9月30日,完成初步整理分類[參 8][參 9][參 10][12]。1931年,《明清史料》印成者十本,凡一千葉,為甲編刊行。日本侵華,1933年四月,已整理檔案裝箱南運上海,一切計劃停頓。1934年春,檔案仍行運回北平,檔案工作恢復。1935年一月,成立明清史料復刊會,陳寅恪、傅斯年、徐中舒為委員,李光濤任提舉[參 11]。1935年,乙編、丙編循序刊行。1936年夏,檔案裝一百鐵皮箱南運南京,其餘存午門及蠶壇。1949年,遷台後刊行直至癸編,共十編,每編二函,每函五冊[13]。
明清檔案自歸史語所整理[參 12][參 13][參 14][參 15],李光濤先生自敘,已刊行的史料計有:1.〔明清史料〕甲編至癸編凡十編,每編十本,共一百本。2.〔內閣書檔舊目〕。3.〔內閣書檔舊目補〕。4.〔記臺灣鄭氏亡事〕(原名〔平定海寇方略〕)[參 16]。在整理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工作中,能在塵土中一一檢視過這些濕爛故紙,並從分別的字紙中,抓出清廷刻意掩蓋的真相,則需要不單是任勞任怨,還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及敏銳的史感。李光濤先生是此中最關鍵的人物,讓真正的價值「歷史」在默默的辛苦及卓識中回到世人眼前[7][1]。李光濤先生秉承著,研究歷史當以求真為目的,而歷史事實,只能得之於檔案直接史料中的理念,搜集材料嚴格論證,其官書所隱秘不宣者,巨細靡遺指出其真象,其研究方法為檔案治史[參 17][14][15][16]。
中國抗日戰爭(1937-1945),歷史語言研究所,隨中央研究院西遷湖南長沙,1938年,隨中央研究院西遷雲南昆明。民國二十九年冬,史語所由昆明遷到南溪李庄板栗坳,租張家大屋[參 18]為辦公之用(1940-1946)[17] [d]。
1938年,四十一歲,安慶城陷不久母逝[e]。四十二歲,娶清節堂蒲氏之次女蔡善智[f][g]。1941年,傅斯年2月28日去函李光濤,李光濤3月6日覆函請假一年,答允次年復職[18]。在重慶小溫泉,李光濤蔡善智依親連襟余覺民的大家庭,妻遽逝,其後離開重慶[h]。李光濤親口與長女述及,曾掛單黃山某寺,寺前所陳列的佛經經文,過目不忘,乃進入寺內背誦與方丈聽,方丈驚為異人。四十五歲,李光濤回李庄復職,也展開他另一段姻緣──與張素蘐結褵──[i] 張素蘐陪李光濤從李庄、南京到楊梅、南港,鴻案相莊四十年[參 19][參 20][j]。
1946年,隨史語所遷回南京,1949年1月30日,隨中央研究院遷台[參 21][17][25]。家中因讀書子女多,常為錢煩惱[k]。1984年12月31日午後,長女言,因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將出版《明清檔案論文集》一部,循往例散步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親自校稿,不意遭公車正面撞及拖行而逝[l] [26],享年八十七歲。
家庭
[编辑]父亲從儒,母亲洪氏,姊李許,弟初滋。
主要著述
[编辑]- 主要專書:《明季流寇始末》,《明清史論集》,《明清檔案論文集》。
- 主要纂輯:《明清史料》,《明清檔案存真選輯(初集)》,《朝鮮壬辰倭禍史料》。
- 主要論文:
在整理檔案之同時,李光濤撰寫論文,陸續發表〈論建州與流寇相因亡明〉、〈清太宗與三國演義〉、〈論崇禎二年「己巳虜變」〉、〈毛文龍釀亂東江本末〉、〈記朝鮮實錄中之「皇明全史」〉等論文[27][28][29]。
-
李光濤張素蘐長女攝於南京1947。
-
李光濤張素蘐長女長男攝於桃園楊梅1950。
-
李光濤攝於南京1948H。
-
李光濤張素蘐全家五五後半年攝於宅前,臺北市南港1966。
註釋
[编辑]- ^ 李光濤先生前妻蔡善智的姊姊蔡善榮,其大女兒余時敏所述,安慶清節堂是平房,一人一間,內部西東區分,不易辨清。中廚房,一家一桶,每桶上註明人數,清節堂要註明進出時間,若女兒長大時還是可跟著母親。清節堂外有花廳即大廳,兒子長大了就住到外面。李光濤先生的母親,後來離開清節堂,與光濤之弟初滋同住。[5]
- ^ 幼學之年,李光濤帶弟初滋,在鳳鳴書院門口,賣燒餅油條,以微薄奉養母親。因記憶力強,藉門口聽課以自修自學。十六歲,為安慶胡玉美醬園聘去管帳。越二年,拒作假帳遭辭。二十四歲,畢業於安徽省立第一師範。李光濤先生親口與長女言,老師常指著他對外人說,「這個孩子好吃不好看。」[6]
- ^ 1909年內閣大庫屋壞滲漏,移出紅本庫書籍表章庫等所藏鉅量書籍檔案[7]。張之洞奏請設學部京師圖書館,接收書籍。檔案則閣議概以舊檔無用,奏請焚燬,已得俞旨。羅振玉內閣參與接收,識奏准待焚重要史稿,不應毀棄。請奏罷焚檔案歸學部,張之洞指示速設法移入。羅振玉裝八千蔴袋,移學部大堂後,繼遷敬一亭。[參 1] 1912年,檔案歸歷史博物館,設籌備處址於國子監。1918年,移址午門端門。蔴袋移午門樓上大舉整理,取外形較完整者。1921年冬,其餘較破碎的十五萬斤,以四千元出售於同懋增紙店。 1922年春,羅振玉北平得見洪承疇揭帖及高麗國王貢物表。金梁訪得係歷史博物館售同懋增紙店,乃約往訪。羅振玉付一萬二千元,並將築庫書樓藏之。[參 2][參 3] 檔案已流散。李光濤《記內閣大庫殘餘檔案》載,1932年夏,歷史語言研究所,購得嘉善曹秉章所得「內閣叢殘典籍之一」檔案。亦見有「清太祖實錄稿」及「失年內閣典籍廳關於外國進貢表文殘本登記簿」求售。福山王漢章《古董錄》載「明末禮部堂稿,崇禎一代悉為余得,直至亡國之前一日,猶赫然載諸簡編也。」[參 4]。 羅氏《史料叢刊初編》序言謂「檢理之事,以近數月為比例,十夫之力約十年當可竟。...非一二人之力所能及。」。1924年,以一萬六千元,檔案歸藏書家李盛鐸。[8] 1928年七月,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史料組主任陳寅恪,以馬衡的建議,策劃買直接史料。傅斯年致書蔡元培,設法買下檔案,送贈中央研究院,責成史語所整理明清史。十二月底,陳寅恪與李盛鐸議價,1929年三月付款一萬八千元購定。[參 5][9]
- ^ 光濤註,「凡分三區,一曰田邊上,乃圖書室及二、四兩組所在地,二曰牌坊頭,即三組所在地,三曰新房子。新房子又稱茶花院,乃第一組工作所在地,光濤未結婚前,即住居於此。此院有茶花二株,其年齡不可知,大約整個院子俱在兩株茶花覆蔭之下;每當花期,自頭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歷時凡五月。所以茶花在諸花中,其開花是比較最長久的一種。姑就前項兩株言之,其花事之盛,他不細述,單言每晨打掃落地之花,至少亦有一畚箕之多,可見其繁也。」
- ^ 光濤弟初滋的兩位女兒成芳成蘭敘述,1938年6月日軍攻佔安慶,洪氏受到驚嚇,不久過世。
- ^ 李光濤長女敘述,父親日常清晨四五點起床後,喜歡先去院區散步再回家中,早餐後便去研究室。在他研究室抽屜裏,存有一張蔡善智和母親蒲氏及姐妹等合影的照片。父親對前妻的事始終沒給子女講過,張素蘐平日偶及之,並蔡善智的大侄女余時敏錄音錄影所言,略得知一二。
- ^ 蔡善智生於民前7年,卒於1941年。2012年李光濤長子李康成聽聞余時敏講述蔡善智與父親之因緣後,亦併蔡氏之靈入李氏祖先牌位。
- ^ 余時敏親口與長女李小萱敘述,余覺民為李光濤的小學摯友,父余秉欽開余天富銀樓於清節堂斜對面,1915年娶蒲氏長女蔡善榮。 1937年,余覺民舉家西遷重慶小溫泉,追隨蔣委員長任職侍從室,蒲氏亦攜另外子女隨行同住。1941年,李光濤得余覺民資助前往昆明經商,遭竊失敗,遽聞妻蔡善智早產,嬰夭折妻傷慟而逝,李光濤得訊奔回重慶,泣祭妻于仙女廟,其後離開重慶。
- ^ 李光濤張素蘐結婚於1945年9月21日於李莊,李光濤先生按語,「香樟集,一稱栗峰謠,凡一卷,共五葉,董彥堂先生撰於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是日乃光濤與內子張素蘐結婚之日,特請彥堂先生為證婚人,故先生撰成是集,以誌喜慶 也。」[19]。張素蘐自述,時光濤年四十八素蘐二十八[20],1944年,逯欽立羅筱蕖極力撮合好友李光濤表姊張素蘐;加之董彥堂與羅南陔殷勤作媒,張母包氏崇懿始允婚事。其時張素蘐,任教南溪板栗坳栗峰小學[21]。
- ^ 張素蘐,字鉅華,1917年陰曆三月二十九日出生於南溪縣李庄鎮。三歲,父張鑄九歿,年四十餘。2003年與李光濤先生,合葬南港墓園,奉祀善導寺[22][23][24]。
- ^ 李光濤先生恆常月中借,下月初還。長女李小萱常聽到父母對話,「這次要跟誰去借呢?高去尋?陳槃?王寶先?嬸嬸?」。有次李光濤先生下班回家,拿了4千塊錢交給太太說,叔岷兄到研究室來,交給我4千元,「孩子們要開學註冊了吧。」。 李光濤先生去世後,長女所述,史語所同事桑秀雲到家中收回向圖書館借閱的書,看到家中擺設感慨,「李先生真的沒什麼錢買書。」。
- ^ 王叔岷在其《慕廬憶往:王叔岷回憶錄》記載:好友李光濤先生不幸於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研究院前交叉路口慘遭車禍逝世,天
之報施善人何如哉!岷曾哭之以詩:
純儒治史擅明清,何意飛車慘喪生。卅載知交悲永訣,滿園風雨泪縱橫!
衰邁殘年尚著書,布衣疏食樂於於。生前寂寞無人問,死後虛稱喪巨儒![參 22][10]
參考文獻
[编辑]書籍
[编辑]- ^ 羅振玉,〈集蓼編〉,《貞松老人遺稿(甲集)》,(上海:上海書局,1996.12)。
- ^ 金梁,〈內閣大庫檔案訪求記〉,《東方雜誌》第20卷第四號(1923.2.25):86。
- ^ 王國維,〈庫書樓記〉,《觀堂集林》第23卷,收入《王國維先生全集》,(臺北:大通書局,1976.07)。
- ^ 王漢章,〈古董錄〉,《河北第一博物院畫報》第50期(1933.10.10)。
- ^ 徐中舒,〈內閣檔案之由來及其整理(明清史料首本序)〉,《明清史料(甲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料叢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1):5-19,ISBN:9789860790283。
- ^ 李光濤,《明清檔案存真選輯(初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38;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9.06.01):1-18,ISBN:9785666712368。
- ^ 蘇同炳,《手植楨楠已成蔭──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2012.10.01),ISBN:9789571515748。
- ^ 張愛斌,〈史學家李光濤軼事〉,《安慶文史資料第15輯安慶人物史料專輯(1)》(1987):112-114。
- ^ 丁劍主編(16位),〈八千麻袋教授〉,《安徽掌故》,(安徽合肥:黃山書社,1990.4):936-937,ISBN:9787805350906。
- ^ 程紹頤, 〈李光濤〉,《安慶歷代名人》,(安徽合肥:黃山書社,1996.11):478-479,ISBN:9787806300848。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史料(乙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料叢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6.6):1-3,ISBN:9789860790306。
- ^ 李光濤,〈明清檔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所長紀念特刊》(1951):21-25。
- ^ 李光濤,〈記內閣大庫殘餘檔案(上)〉,《大陸雜誌》第11卷第4期(1955.08):5-9。
- ^ 李光濤,〈記內閣大庫殘餘檔案(中)〉,《大陸雜誌》第11卷第5期(1955.09):22-28。
- ^ 李光濤,〈記內閣大庫殘餘檔案(下)〉,《大陸雜誌》第11卷第6期(1955.09):22-26。
- ^ 李光濤,《明清檔案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12.18):3-9,ISBN:9786660802482。
- ^ 李尚英,〈關於清史研究的三重證〉,《清代政治與民間宗教》, (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283-291,ISBN 9787500827511。
- ^ 闞文詠,〈李莊深巷裡 - 羊街八號家族記憶〉,《當代2018年04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 ^ 岱峻,《發現李庄》,(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4.05.01),ISBN: 9787541122729。
- ^ 岱峻,《民國衣冠:風雨中研院》,(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09.01),ISBN:9787550208988。
- ^ 林桶法,《1949 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8):243-249,ISBN:9789570834512。
- ^ 王叔岷,《慕廬憶往:王叔岷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9):91-92,ISBN 9787101058130。
網路
[编辑]- ^ 1.0 1.1 戎笙. 李光濤. 中華文史網. 200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
- ^ 王舒琳. 明清史研究的開拓者李光濤. 明清史研究所. 2017-11-07 (中文).
- ^ 孔祥成. 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抗戰史學初探.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3, 23卷 (1期): 117–121.
- ^ 李光濤 - 懷寧當代人物. 博雅人物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中文).
- ^ 清節堂-貞節堂/舊時專供年少婦女守節的社會組織. 痞客邦. 2019-05-17 (中文).
- ^ 張全海. 李光濤生年考定. 安慶家譜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中文).
- ^ 7.0 7.1 徐中舒. 再述內閣大庫檔案之由來及其整理 (PDF).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18) (中文).
- ^ 羅福頤. 清內閣大庫明清舊檔之歷史及其整理. 嶺南學報. 1948, 9卷 (1期) [202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 ^ 李慧敏. 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緣起. 2016-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
- ^ 10.0 10.1 胡開全. 平實風範最難尋. 文史雜誌. 2019, (02期): 106–110 [202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1).
- ^ 奠定學者風骨的偉大教育家──傅斯年. 作家生活誌.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
- ^ 李守義. 清內閣大庫明清檔案播遷紀略.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
- ^ 內閣大庫檔案 - 典藏整理沿革.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
- ^ 馬子木. 檔案整理開啟清史研究新範式. 騰訊文化.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中文).
- ^ 朱金甫. 檔案學研究. 2017-11-26 (中文).
- ^ 何誠斌. 皖江歷史人物散記 - 學養豐厚之士. 騰訊文化.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中文).
- ^ 17.0 17.1 中央研究院史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
- ^ 致傅斯年信札. 雅昌網. 2016-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
- ^ 逯弘捷. 李光濤大婚(四).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6期.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中文).
- ^ 李光濤與夫人年齡相差多少. 安慶日報.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中文).
- ^ 岳南. 《南渡北歸》北歸 有情人終成眷屬. 藏書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
- ^ 朱昆槐. 李伯母生平 - 張素蘐女士生平事畧. udn城市. 200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
- ^ Lee Shiau-Shiuan. 小萱回憶爸媽. udn部落格.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中文).
- ^ 李小萱. 小萱回憶爸媽. blogger.com.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中文).
- ^ 故宮院史. 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中文).
- ^ 張作錦. 人間百年筆陣 - 那些倒在車輪下的學者們. 人間福報. 201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
- ^ 李光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中文).
- ^ 謝貴安. 20世紀以來中國史家對東亞實錄研究的學術路徑. 愛思想網. 2019-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中文).
- ^ 孫衛國. 清官修《明史》對萬曆朝鮮之役的歷史書寫.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