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朗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朗秋(1911年—1998年),原名社明,字美寵,原籍廣東新會,乃香港詩人及書法家。

梁朗秋出生於廣東新會縣城東鄉。由於父母早逝,梁朗秋由叔父母撫養,並於13歲時到廣州升學。其時,他勤習書法,兼善詩詞,為日後的寫作奠下基礎。四年後,他考入其時的廣東醫學研究所,攻讀醫藥及針灸。1930年,梁朗秋畢業,正式行醫,並出任廣東新會南坦善堂醫席。

1937年,日軍壓境,已成家的梁朗秋遷往香港。為維持生計,來港之後梁朗秋未能全職行醫,而在一家貿易行工作。及至五十年代,梁朗秋開始積極參與在港各詩社的活動,並於僅餘的閒暇題字寫詩。此後筆耕達三十多年,梁朗秋一直有保存詩稿的習慣,卻從未將之付梓。轉捩點是1984年,其時梁朗秋已七十有餘,兒女六人亦皆成人。他們請示父親,並獲許將詩稿合成一集出版,名為《朗吟小草》。《朗吟小草》由梁朗秋親自整理及手錄,收四百多首詩,題材廣泛,並以不同格式如律詩、絕詩等寫成。詩集之出版,並不為牟利之用,因此從未於市場出售,而只在香港古詩文學界及梁朗秋親友間留存,另外亦得個別公立及大學圖書館收錄。《朗吟小草》印刷數量極少,但對了解香港古詩文學有一定價值。據悉,於2002年,盧瑋鑾教授贈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文學藏書當中,即包括一部《朗吟小草》。

《朗吟小草》出版之後,梁朗秋並未間斷習詩。1998年,家人決定為《朗吟小草》出版續集,收錄此十四年來的詩稿。一如前集,《朗吟小草續集》亦不作發售。

1998年,梁朗秋獲香港政府當局頒發有關古詩詞的獎項,奠定這一生低調而儒雅的老詩人在文壇的地位。12月,梁朗秋因癌症去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