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比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比喻,或称譬喻[1],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手法,這兩件事物或道理之中具有一些共同點。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體(中國大陸:本體),「用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依(中國大陸:喻體)。「用来连接喻體和喻依的词语(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彿”等词)」叫喻词(或称比喻词)(*明喻和隱喻才有喻詞)。必須注意的是,譬喻修辭的相關術語,臺灣、中国大陸和香港之間略有不同。

朱自清另有「喻體、喻依、意旨」三分之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蔡宗陽則將其中的「意旨」,改稱為「喻旨」。[2]

[3]

类型[编辑]

譬喻類型
喻體 喻詞 喻依
明喻 O O O
暗喻 O O(以繫詞代替) O
略喻 O X O
借喻 X X O

明喻(或稱直喻)[编辑]

明喻句主要是以喻體(中国大陆:本体)、喻詞、喻依(中国大陆:喻体)三者組成的譬喻,就叫做「明喻」。

舉例[编辑]

  • 動也不動,彷如 石像
    • 喻體:他
    • 喻詞:彷如
    • 喻依:石像
  • 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会发热,会发亮。
    • 喻體:太陽
    • 喻詞:像
    • 喻依:一個大火球
  • 我就如一朵,向著太阳。
    • 喻體:我
    • 喻詞:就如
    • 喻依:一朵

隱喻 (或稱暗喻)[编辑]

凡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是」、「為」、「成」等繫詞來代替者,叫做「暗喻」或「隱喻」。

舉例[编辑]

1.你的眼睛是星星。

  • 喻體:你的眼睛
  • 喻詞:是
  • 喻依:星星

2.用辣宜猛,否則便是昏君庸主。(徐國能〈第九味〉)

  • 喻體:用辣宜猛
  • 喻詞:是
  • 喻依:昏君庸主

3.歌吹為風,粉汗為雨。(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 喻體:歌;粉汗
  • 喻詞:為
  • 喻依:風;雨

4.村舍與樹林是這地盤上的棋子。(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 喻體:村舍與樹林
  • 喻詞:是
  • 喻依:這地盤上的棋子

略喻[编辑]

凡將喻詞省略,只有喻體、喻依的譬喻,就叫做「略喻」。

舉例[编辑]

1.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 喻體:浮光、靜影
  • 喻詞:如
  • 喻依:躍金、沉璧

註:浮光如躍金,靜影如沉璧

2. 談笑間,樯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 喻體:樯櫓灰飛
  • 喻詞:如
  • 喻依:煙滅

註:樯櫓灰飛如煙滅

借喻[编辑]

凡將喻體、喻詞省略,只剩下喻依的,叫做「借喻」。 借喻既沒有喻詞,喻體亦不出現,直接用喻依來取代喻體。因此借喻必須使用適宜,使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理解喻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就很易摸不着頭緒。

舉例[编辑]

1. 天上張著灰色的幔

  • 喻依:灰色的幔
  • <喻體:烏雲>

2. 亂石崩雲,驚濤裂浪,捲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 喻依:千堆雪
  • <喻體:浪花>

3.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 喻依:一葦
  • <喻體:小舟>

4.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論語·子罕》)

  • 喻依:松柏、歲寒、雞鳴、風雨
  • <喻體:君子、亂世>

註:松柏、雞鳴指君子,而歲寒、風雨指亂世

其他[编辑]

另外比喻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类型:

  1. 引喻: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他喻体和本体排列起来,由喻体引出本体。引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
  2. 倒喻:把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
  3. 修饰喻:用偏正词组形式形成比喻。本体做修饰语,喻体做中心词。
  4. 同位喻:用同位词组形式构成比喻。本体和喻体分别充当同位词组的两个成分。
  5. 反喻:就是用否定句式构成比喻。
  6. 较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本体和喻体不但相似而且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7. 博喻:就是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说明描写同一个本体。博喻具有强调的特征,可以增强语气。
  8. 互喻:先用喻体比喻本体,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样前后两个比喻的形式叫做互喻。
  9. 曲喻:由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转移、联想使喻体和本体产生的比喻关系。
  10. 回喻:先提出喻体,然后加以否定,最后提出本体的比喻。

著名的比喻[编辑]

相似的修辭法[编辑]

  • 象徵
  • 借代
    • 借代和借喻的分別:借喻是用相似的事物來取代本來的事物;借代是用本來的事物的某項特徵來取代本來的事物。

参考文献[编辑]

  1. ^ 【 DSE 中文 】 中文補底 :考試必備 修辭手法 大全 | HelloToby. HelloToby. 2018-03-25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美国英语). 
  2. ^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北京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 266. ISBN 9787107165726 (中文(简体)). 
  3. ^ 【【學生哥懶人包】學生中文考試必用修辭手法 | aBingGo. aBingGo. 2019-01-15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