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电鳗属
洪氏电鳗属 化石時期: 晚中新世 (查西科期-怀奎尔期) ~ | ||||||||||||
---|---|---|---|---|---|---|---|---|---|---|---|---|
科學分類 | ||||||||||||
| ||||||||||||
模式種 | ||||||||||||
克氏洪氏电鳗 Humboldtichthys kirschbaumi (Gayet & Meunier, 1991) | ||||||||||||
異名 | ||||||||||||
Ellisella kirschbaumi Gayet & Meunier, 1991 |
洪氏电鳗属 (学名: Humboldtichthys) 是线鳍电鳗科一个已灭绝的属,生存于中新世玻利维亚的耶科亚组。该属仅包含一种,即克氏洪氏电鳗.
命名与发现
[编辑]最早的电鳗目化石是由石油地质学家在圣克鲁斯西北偏西95公里的玻利维亚耶科亚组发现的,根据几个特征解剖特征,很容易被识别为电鳗目鱼类。[1] 根据收集到的材料,Gayet 和 Muenier 在1991年命名了“Ellisella kirschbaumi”,但没有意识到该属的名称已经被一个软珊瑚属所占据(“鞭珊瑚属”)[2]。正模标本RL 1596-4代表了此动物的不完整片段,保留了头骨的后缘和身体的前部元素。Gayet和Meunier还提到了另外六块化石. 然而,由于该属名已经被占用,该动物在2000年被命名为“洪氏电鳗”,取代了“Ellisella”,Albert和Fink(2007)对参考标本进行了重新检查. [1] 在检查中,他们将正模标本与耶科亚组的所有6个参考标本和3个其他电鳗目化石进行了比较。他们得出结论,收集到的材料代表了不止一个物种,大多数标本可能代表现存属的成员。
洪氏电鳗属名翻译为洪保的鱼. 最初的名字Ellisella kirschbaumi是为了纪念美国生理学家麦克斯·梅普斯·埃利斯和德国鱼类学家弗兰克·科士堡,他们开创了裸子植物生长和再生的研究.
描述
[编辑]正模标本保留了洪氏电鳗的右侧,轴长5.5厘米,包括操纵膜和前孔以及身体前部的印模。上颚和前颚表面为片状,有多个深的径向条纹。尽管这种条纹也存在于线鳍电鳗属的现代成员中,但它们在洪氏电鳗属中明显更为明显,也是Albert&Fink(2007)没有质疑的唯一诊断特征[1]前肢宽阔,呈新月形,而其背肢保留了一部分相对较宽的经皮前下颌侧感觉管。整个前脑的方向与头部的主轴倾斜。手术盖呈三角形,其背侧、后侧和腹侧边缘略微凸起。然而,由于保存不善,很难确定这些骨头的确切形状。臀鳍的起源位于盖后缘的正后方,正模标本保存了28个翼翅目和15条鳍鳐,它们都没有分支。胸鳍至少有10条鳍射线,向后位移约1-2厘米。与身体深度相比,肋骨相对较短[1]
分类学
[编辑]1994年,Gayet等人假设洪氏电鳗代表了一个基础裸子植物形态,是除线翎电鳗科以外的所有其他电鳗目成员形式的姐妹分类单元. [2]
在2007年的研究中,Albert&Fink对耶科亚组的每个电鳗目标本进行了单独评分,因为缺乏重叠的诊断材料,而且已知电鳗目与其他电鳗目属种一起出现,这意味着共享一个位置可能不足以将它们分配到一个标本中。他们发现了一个被称为电鳗目地位未定的标本,以及另外4个窦总科成员的标本。洪氏电鳗的正模标本作为现存线鳍电鳗属的姐妹分类单元被发现。一个标本被放于线鳍电鳗科地位未定中,而其余三个被分析的标本都被发现为线鳍电鳗属地位未定中.[1]
古鳔类 | |||||||||||||||||||||||||||||||||||||||||||||||||||||||||||||||||||||||||||||||||||||||||||||||||
| |||||||||||||||||||||||||||||||||||||||||||||||||||||||||||||||||||||||||||||||||||||||||||||||||
古生态学
[编辑]洪氏电鳗属来自玻利维亚耶科亚地层,该地层代表着靠近海岸的潮湿到半干旱环境,有各种水体。化石残骸,包括之前提到的标本中的胃内容物,证实了除了刀鱼动物群之外,还存在小型的脂鲤科和鲶类。也发现了类似草的水生植物。Albert&Fink认为,发现洪氏电鳗和其他电鳗目遗骸的特定地点可能保存着曾经缓慢移动的陆地(非泛滥平原)溪流,这是多物种电鳗目群落的共同栖息地.[1]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Albert, J.S.; Fink, W.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fossil Neotropical electric fishes (Osteichthyes: Gymnotiformes) from the Upper Miocene of Boliv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7, 27 (1): 17–25. S2CID 35007130. doi:10.1671/0272-4634(2007)27[17:PROFNE]2.0.CO;2.
- ^ 2.0 2.1 Gayet, M.; Meunier, F.J.; Kirschbaum, Frank. Ellisella kirschbaumi Gayet & Meunier, 1991, Gymnotiforme Fossile de Bolivie et ses Relations Phylogénétiques au sein des Formes Actuelles. Cybi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chthyology. 1994, 18 (3): 273–306.